第303章 明年不能这么种了

自20世纪70年代起,基于长期积累下来的农学经验,亨氏成立了新的子实体,专门专注于种子领域的开发研究项目。

该项目旨在推广覆盖全链条式的植物种植指导计划,帮助农民朋友在非转基因方式下提高单产水平和改善果实品质。

作为世界上消耗未加工型新鲜蔬菜的最大买方群体,亨氏拥有着最为丰富完整的遗传基因库、生产基地及物流网络设施。

亨氏采取互利模式,每年向合同供应商发放六十亿颗优良杂交后代的番茄植株幼苗,然后再予以回购成品,以实现合作共赢。

在整个过程中,从土样检测直至果实收割,每一个环节均经过层层筛选把控,同时不断进行各种味觉测试,以调整配方。

通过长达一个世纪的专业知识累积,掌控着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能力,让公司在面对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形势时能够从容应对,并实现自始至终的高品质保障。

从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新兴势力涌现出来尝试瓜分市场份额。

尽管它们未能真正撼动亨氏的龙头位置,却迫使后者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来降低成本,比如略微减少瓶子重量去除背面标签等方式节省开支。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改变,仅仅是取消了瓶子背面标签这一个小动作,就帮公司省下了700万美元。

从小处入手降低成本,哪怕销售总额保持不变,亨氏的利润也能提升20%。

不仅如此,亨氏还开始采用机械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总数从1987年的人减至2013年的人。

但每个人平均创造的销售额却增长到了原来的三倍,达到36万美元;平均每个员工带来的利润也从9000美元涨到了3万美元。

到1999年,亨氏跻身全球第四大食品品牌之列,排在可口可乐、麦当劳和雀巢之后。

进入新世纪后,亨氏的增长步伐有所放缓。

原来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让亨氏缺少继续前进的动力。

再加上连锁超市合并与渠道话语权增强,亨氏面对的竞争加剧。

此外,它也没能很好地顺应人口变化的趋势,从而错失了一些发展机会。

在此背景下,加上家族内部分歧严重,时点亨氏家族持股降至不到4%,家族与企业的联系也愈发疏远。

不过,亨氏公司的历程仍在延续。

正当众人对其未来抱以悲观态度之际,股神巴菲特出手,给这家老字号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2013年,在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及3G资本以280亿美元将亨氏收入囊中,完成了食品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两年后的2015年3月,卡夫食品由于表现不佳选择与亨氏联手成立第五大食品饮料企业——卡夫亨氏公司。

根据协议内容,卡夫的原股东将在新机构里占股49%,而亨氏方面则是51%的比例。

谈到这次合作,巴菲特表示:“这是按照我的思路操作的一个项目,把两个顶尖玩家结合起来的同时创造了更大价值。”

他们希望通过整合双方在婴儿食品及调味品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采购力量,强化供应链掌控力,并通过引入先进人才与管理方式,激发新的活力。

然而,任何宏伟蓝图都不可能马上变为现实。

事实上,目前两家都在处理食品质量安全挑战,特别是在健康生活方式盛行的今天,主打高热量商品路线的卡夫亨氏,业绩与股价自2018年以来出现了显着下滑。

直到现在似乎还没有迹象表明两者已找到了彻底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江木曾经研究过的这种番茄,具备成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尤其是可以在家中阳台上轻易种植。

味道方面,更是还原了童年记忆中的那份酸甜软糯。

这样的食材用来做酱确实不错,但是说实话,如果要专门为制作酱料定制,还有不小的改善空间。

结合亨氏的经验教训,江木有了明确方向。

理想的番茄酱原料需要最新鲜、口味恰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营养健康。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与品质,只有提供真正有益于健康的美食才可能赢得未来市场。

于是江木着手对番茄进行改良,除了保持其快速生长特性和良好口感外,更加强调保鲜与天然营养价值。

改良完成后,江木并未急于在市场上推广种子本身。

他计划建造一座工厂来自行加工成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可控。

在他的构想中,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先种植出优质番茄,再深加工,最后通过合适渠道售卖出去。

凭借如今集团的实力基础,整个项目应该不存在太大障碍。

……

某个村落!

代忠立承包了500亩地。

主要是种西红柿。

说实话,种菜虽然比种粮食稍微赚多点,但也挣得不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时候还会亏本。

因为菜价很不稳定。

有时候卖得贵,有时候又贱得要命,甚至白送给人都没人要。

特别是最近几年,神农集团发展起来,搞出了许多蔬菜种子。

普通人家只要买点种子回家一撒,第二天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这样一来,很多人也不去菜市场买菜了。

种菜这活变得越来越不赚钱。

他快要撑不住了。

“明年不能这么种了。”

代忠立坐在田边,叹了口气。

眼神里透着满满的担忧。

要是不种菜,还能种啥呢?

改种粮食?

问题是种粮食根本赚不了几个钱。

辛辛苦苦一年,每亩地也只能挣个一二百块。

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的话,恐怕连这点钱都捞不到。

“忠立啊,原来你在这儿,我刚给你打电话都没接。”

远处来了个中年汉子。

“哦,手机没电了。”

代忠立答道,“找我有事吗?”

“村主任让大家开个会,还特意说要你到场。”

“知道是啥事不?”

“我不清楚。”

“好吧。”

代忠立跟着这个人到了村委会。

看到已经聚集了许多乡亲,大多数是些留守在家的老人们。

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

毕竟留在村里确实赚不了多少钱。

代忠立向几位村民打听了一圈。

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啥。

但大家都挺好奇。

等孙可鑫村主任见到代忠立,朝他点点头,接着拿起喇叭说:“安静一下,现在有个消息给大家宣布。”

村长直接说到:“今天早上,神农集团的人联系了我,他们打算租用我们村的土地,出的条件相当好。”

“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直接出租土地,租金每亩1000块。”

话音刚落,大伙儿一下子就沸腾了。

“一千块一亩?我没听错吧?”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