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价格正常吗?

分别是子健牌以及亨氏牌。

内心一阵欣喜,“这不正好可以比较一下嘛!”

紧接着他又看了下价格。

瞬间愣住了。

货架上的标价清晰可见:

子健番茄酱15元一瓶;亨氏则仅售6元。

“怎么回事?!”

惊讶又愤怒的声音从嘴里发出。

老鹰的情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明明说龙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

为何本土品牌反而贵很多呢?

而且差距竟达到了两倍多!

简直就是在拿世贸人员当笨蛋对待。

“是不是搞错了标签呢?”

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急切呼唤不远处一直在偷窥这里的经理过来确认。

阿伦索在超市里看见了两种番茄酱的价格,第一反应就觉得这价格肯定标错了。

按照他的理解,亨氏这种牌子的番茄酱应该要卖15元一瓶。

反倒是他们本地产的那种番茄酱才应该是6元一瓶。

现在亨氏竟然只要6元一瓶,明显是价格打错了。

得知道,亨氏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品牌。

流传的话说,在老鹰那边,亨氏的地位就像是咱们这儿的老干妈一样重要。

有具体的数字支持这一观点。

在老鹰,大约90%的家庭都会备上至少一瓶亨氏的番茄酱。

每年,亨氏都能在全球范围内卖掉超过6亿瓶番茄酱。

好吧,现在给你3秒钟的时间想象一下番茄酱的画面。

想好了没?

3,2,1,好!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会不会都是亨氏的经典瓶子呢?

不出意料,在两年前的一次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被邀请来画画自己心目中的番茄酱。

大部分人最后画出来的是亨氏那个标志性的包装。

有趣的是,不仅人类对亨氏的印象深刻,人工智能似乎也“学会”了这一点。

自从AI作画火起来之后,有人用DALL-E程序画了张番茄酱图,结果AI画出来的也是亨氏的样子。

亨氏创立于1869年的老鹰。

作为最早出现的番茄酱品牌之一,它对于很多人来说就等于“番茄酱”的代称。

无论是在快餐店餐盘旁边的小袋番茄酱,还是摆放在超市里的那些大瓶子,亨氏早已成了大家心中的标配。

就像着名的AJ鞋和可口可乐饮料一样,亨氏同样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甚至还有不少明星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英国歌手艾德·希兰就是亨氏最大的迷弟之一,他还特地将亨氏的品牌logo纹到了手臂上;

马斯克也曾在推特上推荐过亨氏的产品。

此外,在一些经典电影,例如《土拨鼠之日》和《邦尼与琼》里也有亨氏露面的身影。

数据也能看出亨氏在老鹰市场的影响力之大。

根据统计平台Statista的报告,就在两年多前,亨氏占据了老鹰市场上54.7%的份额。

另一组统计指出,96%的老鹰家庭冷藏室内都有至少一瓶番茄酱,并且几乎全都是亨氏出品。

十几年前庆祝成立140周年时就有数据表明,那时每年全球卖出的数量就已经高达6.5亿瓶,相当于每一分钟就会卖出1237瓶!

此外,每年一次性小包装的数量还能达到约110亿包之多。

虽然最近几年没有更新过销量情况,但随着生产力增加和市场需求扩大。

目前亨氏卖出的量应该已经超过十年前许多倍了吧。

除了最拿手的番茄酱之外,其实这家公司还在不断拓宽自己的调料产品线。

官网上显示,如今它们涉及的商品种类已经包括蛋黄酱、烧烤调料、食用醋等等多种风味。

当宣布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卡夫亨氏集团宣称旗下的调味料服务业务,其营业额可以达到70亿美元左右。

这样以生产知名番茄酱起家的企业,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调味帝国。

虽说看起来调味品只是餐桌上不太起眼的角色,但从市场份额的角度考虑,显然亨氏并不甘心只做个“配角”。

卡夫亨氏集团现任负责人米格尔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道:“如果一家公司害怕失败,那它就不可能去尝试新东西。”

创新精神不仅是这家企业的口号,历史上它也一直遵循着这样的信念前行。

回顾亨氏以往做过的改变,不难发现它始终非常重视与顾客之间的互动交流。

正是因此,消费者心中自然会对其有着强烈的印象。

尽管是以销售单一品类产品起步的企业,但亨氏并没有局限于此。

自2018年开始便推出了结合不同口味的新款系列商品。

小主,

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货架选择范围,同时给予客户更多个性化创作的空间,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联系。

开始设计混合酱系列之前,亨氏曾经做过调研,发现在西欧大约有一半以上人在享用食品过程中喜欢把至少两种酱汁拌在一起使用。

这启发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每次推出新品时,公司总会先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

如2019年第一次推出番茄酱与蛋黄酱相结合版本取得了不错反响之后。

亨氏随后通过推特进行了另一项投票活动询问用户还想见到哪种组合。

结果表明大多数网友希望看到辣酱(如斯里拉查)、芥末及烟熏烧烤三种类型与蛋黄酱的融合款式。

因此这几款今年就被推向市场销售。

类似的混合酱料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好奇探险心理的同时还促进了品牌传播力度。

如果你经常浏览社交媒体平台就会知道,“#HeinzMixedSauces”的相关话题已经获得了超过一千四百万的浏览数。

互联网上的朋友们喜欢在此处晒出他们的试吃体验或是分享在商场遇到的这些新奇商品。

以至于有些人还会自发地提出新点子给企业带来灵感。

像是一位昵称为DoctorPhotograph的网红曾经贴出一张自制蛋黄酱搭配奥利奥图片并迅速在网上走红。

虽然最终证实亨氏并未推出这款新产品,但他们还是表示对这个创意很感兴趣。

在产品包装上,亨氏也一直在尝试新点子。

大家通常认为亨氏的包装设计既新潮又特别。

但其实独特感是创新过程中的副产品。

亨氏真正的目标是从用户的不便出发,创造极致的使用体验。

比如针对“番茄酱难挤”的问题,亨氏就做了好几次改进。

拿玻璃瓶装为例,2019年亨氏出了一款特别版玻璃瓶番茄酱。

这款瓶子的设计有点儿调皮,品牌logo和57数字贴歪了。

这样的目的是告诉大家:只要把贴纸摆正,正好就是最佳倾倒角度。

另外一个小细节是,在瓶子上加了一个突起的57标志。

经过多次测试发现,这是敲击瓶子让番茄酱更容易流出的最佳位置。

其实早在1987年,亨氏就已经领先推出了首款能挤压的塑料瓶。

塑料瓶挤起来确实方便了许多。

可如果里面剩下的番茄酱不多时,想要从底部流到瓶口还是要等一会儿,而且一用力还可能会发出尴尬的声音。

后来亨氏发现大多数顾客都喜欢倒着拿瓶子。

不过瓶子本来并不是这样用的,所以经常会导致番茄酱溢出。

针对这个问题,2003年亨氏找到了一个精通“阀门技术”的设计师保罗·布朗,设计出了一款专为倒立使用的番茄酱瓶子。

看看它的历史背景、包装设计和技术应用,所以阿伦索很难相信,龙国的某个本土品牌竟然能超过亨氏。

他立刻叫来了超市经理质疑:“价格标错了吧?”

经理一脸困惑,委屈地说:“没搞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