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完了,所有人不自觉挺直了身子,大家在老隋的口令下庄严地向这个日本人、日本军人敬了军礼!
游击队小队长廖三民命令一个腿脚利索的队员:“跑步回去,告诉大队长搞几挂大车……不行,大车进不来,把屯子里能用的爬犁都弄过来,天黑前把这些东西全弄回去!”
老隋揶揄:“看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东西在这荒山野地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被虫蛀鼠咬,怎么着放这才小半天就不放心了?”
老廖只顾龇着两排大牙乐:“老隋,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都酸透了,可没招啊,这东西是在咱们家门口的,你再眼气也不成啊!送你两箱,不行,你也带不走啊……”
气得老隋差点上去削他。
天傍黑的时候,游击队队长李继宾和指导员吴鹏飞带着老大一队人来了,估计屯子里的大牲口和爬犁全都征用了。
两个人看着长长一排弹药箱,都是笑的红光满面。
俩人一人握着江河一只手不停地摇:“你的嘴一定是开过光的,你是一员福将,我代表全队上下向你老弟表示感谢,我们还要向上级汇报给你请功……”
和子弹被一起运回驻地的还有伊田助男的遗体。
大家被伊田助男的英勇行为所感动,将他的遗体和在上次战斗中牺牲的抗日游击军烈士合葬一处,并在墓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会上,人们倡议把马家屯小学更名为“伊田小学”,以此纪念这位国际主义战士。
补记:2005年,在汪清县烈士陵园立了一块“伊田助男”的纪念碑,纪念碑后面是他的事迹,正面是他的信件内容。
事件被逐级汇报到了上级、上上级……那里,“伊田助男事件”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整理和出版的《义勇军旬报》《救国旬刊》做了“深度报道”,伊田助男的事迹在抗日战场上广为流传,他的名字和遗书成为了激励后人反抗侵略、追求和平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不少国际人士开始谴责日军的侵华战争,对于日本一直刻意维持的良好形象产生了重大打击。更重要的是,不少日本士兵,也在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义,破坏了日军军队的稳定性。
如1934年4月,我党在面临敌人围剿之时,一队12人的日本兵,将数枚野战炮炮弹和数千发子弹放在了一条小河旁,还用一张纸条写着:“诸君,请用这些弹药打向法西斯吧”。
可见当时“伊田助男事件”的影响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