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又过去了两日。康志坚和阮重八等人终于顺利完成了兵源的招收工作。
经过一番统计,此次共招收到四万三千五百多名新兵。而张凤祥始终坚守岗位,坚持将每一名新兵的忠诚度逐一仔细查看完毕之后,才下令让康志坚他们先行动身返回基地,按照既定计划合理分配兵源。
而此时的张凤祥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管道厂。
当他刚刚踏入管道厂的生产车间时,一阵又一阵热烈激昂的欢呼声便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耳际。这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仿佛要冲破房顶,响彻云霄。
张凤祥满心欢喜地四处寻找着父亲张天佑的身影,终于在人群之中发现了那个熟悉且忙碌的背影。
他快步走上前去,高兴地喊道:“爹,是不是咱们急需的那些钢管已经成功生产出来了?”
只见张天佑满脸笑容地点点头,声音洪亮地回答道:“哈哈,是啊凤祥,刚才刘振技术员亲自对新生产出来的这批钢管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测,结果显示完全符合我们所设定的各项要求!所以大家伙儿这会儿都高兴得不得了呢!”
听闻此言,张凤祥更是喜不自禁,随即趁热打铁地提议道:“那爹,今天您是不是应该给管道厂里所有辛勤工作的人们加个餐呀?好好犒劳一下大家这几天以来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张天佑毫不犹豫地应道:“那当然没问题!这可是件大喜事,必须让大伙都沾沾喜气!”
紧接着,张凤祥转身找到了正在与工人们交流的刘振技术员,并热情洋溢地上前打招呼:“刘技术,这几天真是辛苦你们了!多亏有你们专业技术支持,这次钢管的生产才能如此顺利并取得圆满成功!”
刘振谦逊地笑了笑,连忙摆手回应道:“司令过奖了,要说辛苦还是现场这些工人师傅们最辛苦!他们埋头苦干才是此次任务能够完成并且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
张凤祥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刘振的说法,但同时也强调道:“不过,如果没有像你们这样优秀的技术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指导,光靠工人师傅们恐怕也是难以达成目标。所以说,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才能共同铸辉煌成果!”
随后,张凤祥话锋一转,好奇地询问起刘振来:“刘技术员,既然这边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那么你们大概打算什么时候返回基地去?”
刘振微笑着回答道:“我们在临行之前,已经与赵来喜老师详细地交谈过了。当这里的改造工作完成之后,我便会以技术代表的身份留在此处。”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
紧接着,张凤祥和刘振开始深入探讨起有关管道厂生产以及工人培训的其他事宜。他们交流得十分热烈,彼此分享着自己的想法。
夜幕降临,聚餐结束后的张凤祥和父亲张天佑回到屋子里,准备歇息。趁着这个安静的时刻,张凤祥向父亲提起了关于那些受伤战士的安置问题。
毕竟,张天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对于部队里的种种情况自然也是格外关心。
当张凤祥义正言辞地说道:“绝不能让战士们流血又流泪!”这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深深地触动了张天佑的心弦。
他毫不犹豫地当场保证道:“孩子,只要你老爹我还有一口气在,还有一口饭能吃,就绝对不会让这些战士们受饿挨冻、受委屈!”
听到父亲如此坚决有力的承诺,张凤祥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感到无比欣慰和安心,于是跟父亲说了一句“晚安”,然后翻了个身,很快就进入梦乡。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屋内。张凤祥早早地醒来,简单收拾好行装后,便向父亲张天佑以及刘振等八位技术员一一告别后踏上了返回基地的路途。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凤祥与康志坚等八位“师长”一同为部队扩编事宜忙碌,直至 36 年 1 月 18 日,才将所有扩编事宜处理妥当。随后,部队准备开展训练,但考虑到再过一周便是农历新年,为使新兵对队伍有更直观的了解,张凤祥与康志坚、阮重八等八位师长商议后决定,在新年的这一周开展大比武活动。此举一方面是为让新兵更具归属感,另一方面则是为特战连再次选拔人才。经过一周的大比武活动,共选出八百四十名最为优秀的战士,他们被编入两个特战连,此时两个特战连的人数已达营级编制,张凤祥顺势将两个特战连都晋升为两个特战营。
通过此次比武,新兵们也明白,他们之前自认为的‘老兵’身份,到了这里都成了实实在在的新兵。随着比武和农历新年的结束,所有部队的训练随即展开。
此次训练基本是由一名老兵带领两名新兵进行,在训练场上,所有老兵都以身作则带领新兵开展训练,新兵们也深知自身与老兵的战斗素养以及战术配合存在明显差距,都憋着一股劲想要赶上或者超越老兵,于是训练的时候都是非常认真且卖力的。而这种训练模式使整个部队的训练效果十分显着。
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些新兵就能在战术配合上跟上老兵的战术步伐,随后所有部队开展了各种规模的战术配合演练。
在此期间,康志伟、阮重八等八位师长白天到各连队视察战士们的训练情况,晚上还要对各级指挥官进行培训,整个部队的所有人都是忙忙碌碌,为提高战斗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