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为科举做准备

可接下来继续蹦出的一个“对!”,让他真憋不住了。

“你小子今天不给我说出个一二三来,别想走!”

“承乾!”王夜继续偷懒,大弟子上!

“明白!” 李承乾心领神会:“父皇,过些日子我就把奏折给您递上,您看过就知道了!”

“现在就说!”李二陛下的语气不容置疑,此事关乎大唐的未来走向。

尤其是涉及到世家大族的问题,他一刻也不想耽搁,必须立刻弄个明白。

“那我就简单讲下山东氏族,只要大唐的科举还是以明经科为主取士,那以诗书传家的这些氏族,总有一天还会壮大掌权。”

“何解?别告诉我收取氏族重金就是解决办法,朕才不信!”

在他看来,收取重金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承乾不必说了,这本就不是一法可治的问题。”

王夜突然开口,因为他早有打算,只是要想从历史,文化,学科等等方面都解释一遍,这不是耽搁他回去看青莲小娘子嘛!

“那你小子有解决办法,总不能瞒着朕吧!”

“皇叔,今年科举什么时候开始?”

“太上皇武德四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另士人或寒士皆可自荐自举!”

这是武德四年李渊所下诏令,那时候人才紧缺,政令可谓求贤若渴。

而自荐自举的政策实施,也是长安城聚集文人士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后世所熟知的唐代大诗人,很多都会来长安寻机会。

可这些自荐自举的别以为就容易,如果你不是那种名满天下的名士,那和科举考试也差不多。

“你小子不会是想让你庄子上那些仅学了半年的小屁孩参加科举吧?”

“皇叔可真是个大聪明、正有此意!”

“我怎么觉着你小子这话不像好话?”李二陛下眉头微皱,脸上闪过一丝狐疑。

“你这是被迫害幻想症?夸你聪明都不成,难道要夸你笨?”

“哼!”李二陛下很傲娇的认下了大聪明。

“如果是你庄子上的那些小孩子参加科举,那今年的科举朕就提前了!”

“随便,提前点也好,就那几本书,也不知道有什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