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真若如此,要不就带人去西山生活好了。)
“哈,好,那就一言为定,我回去教他们读书去了,告辞!”
看着屁股着火一般离去的齐王,李二陛下都气笑了。
“观音婢,是这小子疯了,还是朕疯了?”
真以为明经那么好考?若真那么好考也就不会中举者年龄大多都壮年往上了。
“我侄儿一向聪慧!”皇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
李二感觉自己的小心脏被狠狠插了一刀。
“噗,你变了呀,观音婢。”
“不和你说了,我要回西山做保养。”
“想得美,今天回来了还想走。”
看着面前美艳端庄的皇后,李二陛下哪还忍得住,一场大战当即展开。
王夜当然知道古代科举不好考,要不然也不会流出:“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
更离谱的是清朝有一位举人谢启祚,94岁过乡试,98岁登科,102岁入翰林。
当然这对王府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明经科说到底考的还是记忆力。
记忆力,真当王府教学的记忆法是摆设?
因为有标点符号,那些经书晦涩难懂,容易断句错误的问题就解决了。
出了皇宫的二人,路上就商讨起来。
“承乾,交给你个活!”
“老师请讲!”
“今年的科举我要王府学子屠榜,前百名我不想见到任何外人出现。”
“明白,我亲自督促学弟研习。”
“不,我要你将那几本经书,重新编纂成适合记忆的格式。”
“在找几位大儒注释,让小爱协助记忆法图像和联想,总之一句话,两天记住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