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鸿门宴》二

“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就是明明去求别人帮忙,却要保持脸面让别人感觉好像欠你一样。”

“别人不欠你,懂吧?”

“伸手不打笑脸的人,项伯面对刘邦这个样子心中有气也不好说。”

“在拉进完关系之后,刘邦立刻表忠心。”

“那些财宝全部放在那里就等你们来,为了防止财宝被人盗走我才派兵去守关。”

“结果手底下的人脑子坏掉了,误会了这个决定,这是一个误会啊!”

“总之撇清自己的关系,将这件事情定义成误会。”

“如果直接求饶,那就说明你本来就是这个打算,打你没有错。”

“如果是误会,那么就有周旋的余地了。”

“当领导一定不要把事情说死,要有周旋的余地,这也是领导为什么不把话讲明的原因。”

“把话讲明了,最后出了事要让领导来承担责任。”

“只要话没讲明,最后出了事领导也有周旋的余地。”

“我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我可没有说,不要诬陷我好不好?”

“可以把责任撇清。”

“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从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出刘邦的能力,机会已经来了,可是把握机会要靠你自身的能力了。”

“如果刘邦没有这种社交的能力,说几句话就让项伯生气了,那不用想明天百分之百攻打刘邦。”

“项伯的这些话就无疑帮刘邦打开了迷路,有了具体的目标。”

“而不像瞎了眼的瞎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迷迷糊糊的前去赴约。”

“知道对方心中的想法,那么就可以想对策去解决。”

“项伯回到项羽军中,跟项羽讲了说明情况。”

“发表了自己的看解刘邦那小子是没有胆量敢做这种事情。”

“而且还是刘邦先进入咸阳是有功之臣,我们就这样去攻打他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明天刘邦这小子就来这里,先看看刘邦怎么说。”

“项羽同意了。”

“这里我们就要分析一下项伯,为什么项伯要帮刘邦。”

“通俗的说法就是项伯背叛了项羽,最后导致项羽失败,项伯该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就是瞧不上刘邦,认为刘邦没有实力和项羽对抗。”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情义。”

“好歹张良救过自己的命,刘邦又那么对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