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电影,如果是让苏晨来操刀,那还不得把枪打到爽?
更重要的是,在拥有枪械精通之后,苏晨对于枪械知识和射击知识的掌握,更是到达了一个极为恐怖的程度。
完全有能力,根据剧情需要设计出最合适的枪战戏指导。
如果再加上,格斗精通的动作设计,那么对于这一类的电影来说,简直如虎添翼!
而《士兵突击》这一军旅题材电视剧,枪械和格斗更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但这部电视剧最打破常规的,便是塑造了许三多这样一个“非典型”军旅主角。
初登场时,他是农村里被父亲打骂、被同乡嘲笑的“龟儿子”,眼神怯懦、动作僵硬,连正步都走得磕磕绊绊,与观众印象中“高大威武、天赋异禀”的军人形象相去甚远。
然而,正是这份“笨拙”,让角色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他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一次次“犯错”与“修正”中,慢慢长出铠甲的普通人。
在草原五班,当所有人都在混日子、消磨时光时,许三多听不懂“躺平”的潜规则,固执地拿着铁锹修路。
那条用碎石铺成、从营地延伸到哨所的小路,像一道刺眼的光,照出了懈怠者的麻木,也照出了他“一根筋”背后的坚守。
后来到钢七连,面对高城的嫌弃、伍六一的不屑,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把“队列练到最好、内务做到最齐”当作目标,甚至在深夜里偷偷加练。
当他凭借惊人的耐力在越野考核中超过老兵,当他为了留住钢七连的番号独自坚守营房半年,这个曾经的“拖油瓶”,终于用“笨办法”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榜样”。
许三多的成长,从来不是“开挂式”的逆袭,而是充满了挣扎与妥协。
他会因为想家而躲在被子里哭,会因为战友的离开而陷入迷茫,甚至在成为特种兵后,还会因心理压力而产生退意。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他让我们看到,平凡人只要守住内心的“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军旅之路。
至于那部电影《让子弹飞》,苏晨粗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稀奇的地方。
他认为这是一部夹杂着某些哲理的荒诞喜剧。
可是随着他再次,反复翻看剧本。
苏晨眉毛忍不住跳了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