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此时有些猜到,恐怕程咬金的怪异行为和朝中的皇子之争有些关职,虽然细节方面一时之间想不了那么透澈,但心里已然升起了一股无名怒火,次子想和长子争太子之位,自己也能理解。
实际上,李世民将两个儿子一起叫来,就是起了相互制衡的意思。
可次子如此落井下石,在这个紧要关头,冒着可能逼反罗艺的风险去借刀杀人,这就让李世民无法接受了。
身在权力中枢,争权夺利不可避免,就算向亲兄弟下刀,也情非得已,李世民也是这么过来的,虽然生气,但也不会过于奇怪。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在突厥大军压境,朝廷倒悬的时候,不惜一切后果的破坏大局,只为达成自己一已之小利。
这一点儿,李世民是万难接受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自己万乘之君,冒死前往便桥,稳住颉利,而自己的儿子却给拼命的给自己招惹敌人,生怕自己应付得过来了?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心里升起了万丈的怒火,再也端坐不住,起身在众人面前走来走去。
但想到现在的时局危急,李世民有再多的火气也得往肚里咽,在这个关头,将皇子之间的争斗挑破,节外生枝,于大局不利。
只好将此事暂时押下,上前搀扶起杨岌,温言安慰道:“此事朕已知道了,那时候罗艺还未死,也是朕让程将军注意大军的动向,是想配合将军行事。”
“恐将军有所闪失,想来是程将军试探一下内情吧?”
“这件事和将军无关,反而是将军处事果断,这才将一场有可能的叛乱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此说来,将军又是一件大功啊!”
杨岌见目地达到,也没有在此事上继续纠缠,而是说起了第三个理由。“皇上,其实刚刚两个原由,还不是最重要的,臣最后要说的是,泾州这几万大军,长期在罗艺的带领和别有用心的经营下,已有渐渐脱离朝庭的意思了,这次罗艺造反,而泾州军上下跟随,就是一个端倪。”
小主,
杨岌诚恳的说道:“皇上,臣岌不过中人之姿,不比朝中李靖、李绩、尉迟恭、侯君集等久经战阵的沙场骁将。原本也只是泾州军的一个副将,最多也只是在主将的统领下带领一万多军马,已然是很吃力了。”
“此次,罗艺为了对抗朝庭,拉笼臣,才升臣为副帅。”
“之前长孙大人前来宣旨,为了稳住大军,臣迫不得已,才接受了皇上的任命和官职。现在臣已经将这迷途的八万大军带长安,交给皇上。那臣也就可以放心了,请皇上务必收回成命,以全臣岌之心愿!”
说完杨岌再次下拜!
呼.
弘文殿里的众人再次震惊,此时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房玄龄,长孙无忌,封德彝等老臣们无不动容,原以为此人只是一个乱世投机的小人,后来又猜想是个野心勃勃的乱世枭雄,没想到最后大家都看走眼了。
官场上的人,无不以追求更高的官职,掌握更大的权力为使命,而像杨岌这样,将功名利禄拱手相让,竟然有这番满腔报国的赤诚之心的人,不说没有,也是凤毛鳞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