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杨岌的震憾

第566章 杨岌的震憾

李言以前也是不忿为什么有些皇帝和权臣身边的重要职位,明明不学无术,是个草包,却身居高位。但在封建社会的权力高层生活久了,李言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位置上,非但不能用人才,反而一定要用废物。

为什么呢?

人才自有依仗,傲骨睁睁,人家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凭什么要像狗一样忠诚于你。但废物就不同了,就是因为他什么也不会,只能靠上位者特殊的恩宠才能立足,所以他只能什么也不顾,一心忠于主上。

而且这些人一旦身居高位,也同样会任用一些和自己同样属性,甚至比自己更无能的废物,以保证证下面的人不会看不起自己,更不会取自己而代之。

抛开纯粹的鄙视偏见不谈,而这样的用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生存的法则上考虑,越无能废物的人,忠诚度越高,而高度的忠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层面的稀缺素养;而越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忠诚度也越底,就算是忠也是忠于国家和百姓,而不是对于皇帝权臣私人们的拥戴。

明末崇祯煤山自尽,满朝公卿,饱学之士,却只有一个王承恩陪着崇祯上吊,太监做到这份儿上,也是值得普世价值所尊重的。

所以古人才说,天无绝人之路!

可见废物一样有生存的资格,甚至在往名利富贵权力高层攀爬和十年寒窗苦渎的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当然了,这也就是十分落后愚昧的的封建体制下的古代才会存在的陋习,是需要唾弃鄙夷的,和李言所来的现代化二十一世纪截然不同。

李言来的时代,已经是政通人和,人民思想进步的先进时代,海清河晏,万世太平,人人生活的都很幸福,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弘文殿的众臣们见李世民豪不犹豫的就将千牛卫大将军一职给了杨岌,人人都是一脸的愕然。

他们想的是,皇上才见杨岌第一面,就如此信任吗?

不过大家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连八万军马都不在乎的人,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反正在座的重臣们知道,若是他们处在杨岌的位置上,又在这种风云际会的时机,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

运作的好,割据一方,问题不大,时机真的合适,就是问鼎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般来说,做臣子的是希望靠近皇上,给皇上鞍前马后。

可牵马坠蹬不是目地,那只是为了获得皇上好感和信任的一种路径,最终还是期望外放出去,封疆一方。而已经做到泾州军统帅的杨岌,在‘这么好的时机下’却放弃这一切,主动给皇上做一个跑腿的角色,确实是少见。

而且皇上爵位封普通臣子含金量最高的国公,没有拿什么郡王的名头出来糊弄人,可见是真心实意,而非权谊之策。

众臣这时看着杨岌情不自禁露出欣喜的憨厚样子,也都认为,杨岌确实是没什么野心。再加上杨岌出身泾州地方官职,与朝中文武世家都没有太深的渊源,也不属于任何派系,以前的主帅罗艺已经凉了。

皇上之前任命其为燕国公,燕辽军统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只是暂时性的安抚,杨岌长不了。

可现在杨岌不但手仞罗艺,而且还在突厥和皇上对恃的时候,率兵救了皇上一命,现在又主动交出兵权,三样功劳,每一样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压服众人。

和朝中那些老将们一同封为国公,无论其忠诚还是功劳,没有任何人觉得杨岌配不上。

若说这样的人都不是忠臣,那谁也不敢说自己是忠诚了,若说这样大的功劳都不能封国公,那谁也封不了国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