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侃侃而谈,正所谓无欲则刚,太子究竟是不恋权才这么坦然,还是丝毫不担心李世民拿掉他的太子之位,所以才无所顾忌呢?
房玄龄坐在一边的锦墩上,看着父子俩对话,他能瞧出来,太子真的是无所畏惧,眼神里也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而且被他这么一搅和,本来的君臣奏对,悄然变成了严父教子的场景。
比之前蜀王一板一眼的前来谢恩,俨然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君臣,一个是父子,孰优孰劣,房玄龄这个大唐第一谋士亲眼见到两幅场景的人,自然心中清楚。太子悄然将严肃的君臣关系,浅移默化的转换为更加亲近的父子关系,到底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呢?
房玄龄陷入了沉思之中,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太子不像蜀王处处占上风,事事争强好胜,而且还对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清楚楚,该揽的权当仁不让,不该揽的坚辞不受,就凭这一点儿,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房玄龄是知道的,上次粮草转运的事情,皇上是真想给太子撑一撑腰的。但这一次,情况就不同了,程咬金这个军方重将偏向了太子,一个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使得太子在军中的实力,空前膨胀,若是说皇上还能承受。
侯君集回京后任了右卫大将军,这一内一外,两个手握军权的将领拥护,太子的势力就有些大了,就算同时任命了蜀王襄攒左武卫军,执掌左屯卫军,那也比不了太子。
所以借着此事,一来激侯君集将训练飞虎军的事使担起来,二来也是想让太子出些纰漏,事后再狠狠的批一通,打压一番,削减一些太子的声望和影响力,以达到诸皇子之间的势力平衡。不知道太子有没有看到这一环节,总之,太子是不惜自暴其短,将自己完不成差使的事情挑明了。若是皇上在这种情况下,硬要任命,那最后再责罚就有些不要脸了。
但此时又不能摘掉这个差使,换任何一个人接手飞虎军,都达不到激侯君集出山的效果。
太子做事,每次都巧妙的于隐患擦肩而过,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这让一直用心观察的房玄龄一直都拿不准,太子到底是运气好呢,还是大智若愚?
小主,
上次程咬怀亮的事情,自己还担心太子会遇险,出于谨慎的考虑,房玄龄请出长孙皇后不着痕迹把太子保护了起来,同时也有试探的意思。
后来专门在东宫门口盯着的房升告诉自己,太子当天根本就没有任何要去永通渠的意向,甚至没有派出任何人去打听消息或者善后的举动。
而且皇后娘娘也提到太子在得知娘娘凤体有恙的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绮云宫,还主动提出要在宫中服侍母亲,待了几天,没有任何东宫的下人前来联系。最后也是被皇上给赶出绮云宫的,这一切都表明,太子和程怀亮遇难没有半点儿关系。
最让房玄龄拍案叫绝的是,太子竟然利用这个机会化敌为友,收服了程咬金这个在秦王府旧将中颇为重要的人物。
房玄龄是知道其实在李世民心目中,程咬金在某中意思上比尉迟恭还要重要的。
程咬金是众将中少有通晓权术的军事和政治的全才,大智若愚,深通韬晦之道,在诸将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只是魄力上略有不足,可这在和平时期,非但不是缺点,还是一种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