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娘这些日子把话本《陈冤录》改成折子戏,颇废了一番功夫,原先她理想的状态是,搞得和戏剧一样的,一折一折的排戏,纵观中国戏剧史,那是浩浩星空泱泱长歌,男的没有人不会哼几句,“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女的也会缠绵唱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戏剧,有越剧,有昆曲,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名家也是纷叠辈出,梅兰芳,孟小冬,程砚秋等。
她相信,若是把正统的京剧搬上舞台,必会震撼大启的士林,她也将名垂千古,史书工笔必有她柳白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兴致勃勃投入进去,不想却陷入了新的问题。
她改了几天就颓了,究其原因,她对于京剧也是一知半解,也没电脑给她查查资料,所以总觉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大启现在也有了戏曲雏形,叫南戏,曲目比较单调,多是本地曲目,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也根本没区分,发展刚刚有了雏形,她就是想推波助澜一下,也害怕搞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
程德青凝神听她仔细解说了一番,他素来知道芸娘是个有才的,写的那么多话本广为流传,出口成章,所以看她叹口气,皱着眉毛两手抓瞎的样子,十分好玩。
“这有何难?艺术这种东西,归根究底是要流传的,要影响人,也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比如你说的嘌唱,诸宫调,乔影戏,杂剧,听众接受了就是好的,你也说了,京剧也是不断融合新的剧种类,渐渐发展形成的,何必纠结于固有的形式,形式是不断变化的,能被这个国家绝大部分人接受的,那就是主流的艺术形式。”
柳芸娘一听,两眼冒光,是呀,她在这纠结照抄原版抄的不好的问题干什么!她只要把这种艺术带到大启,又能被接受,那也是功德一件啊!
柳芸娘扑到程德青的怀里,“相公~”抱着程德青的脖子,又捧着程德青的脸娇滴滴的亲了一口,“相公,你可真厉害!”
程德青挑挑眉,“我厉害的可不止这些!”
柳芸娘一听,脸色涨红,青葱的玉指拍着程德青胸口,故作娇羞,“讨厌!”
程德青身上一震,后脊梁就麻了一下,这小妖精,知道拿她没办法,这才肆意捋虎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