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嘛,弄不着钱事情怎么办?自家亲戚朋友怎么办?那肯定不行。
这个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赖着不走,造成一个既成事实,反正我要甩货,货多点没毛病吧?甩的慢也没毛病吧?
然后找找关系压一压套一套,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他继续在这赚他的钱。都是成熟套路。
“你和我说这些没用,”张铁军摇摇头:“我就是来通知你们一声早做准备,这栋楼马上要改造,正街这边不会设门面了。
改造好以后侧街这边到是有几个位置,想租的话到时候可以过来谈。”
“以后这边没有门市啦?怎么的呢?这都好好的。弄门市你们不也是挣钱吗?”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你们赶紧想办法吧。”张铁军冲他点点头,拉着于家娟走了,把其他几家租户也通知了一声。
“这边的门市也确实是不好找,你这边不租了估计他们也找不到地方了。”于家娟打量着马路两边和张铁军聊天。
“那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为了成全他们我自己损失吧?同情心可不是这么用的。”
像这种小商户以后在中街这边存活的机率都不大,其实让他们早点离开这出去找地方是好事儿。
文化大楼这附近这会儿基本上都是杂乱的小商户,这些年确实也都是挣着了钱,但马上随着东亚的动工他们的土壤也就没有了。
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提升,没有东亚也会有西亚,北亚,这种中心商业大街注定不适合小商户的发展,这是规律。
当然了,像太原街那样全面高档化规模化就不能说规律了,那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小主,
说白了就是没有人真正去琢磨它,都想捞点快钱,商业繁不繁荣死不死活不活的,和谁有关系?有没有一毛钱关系?
开发商更是不关心这个。
说了几句话,两个人就走到了车辆电讯批发站门前,这也是一栋近百年的欧式老建筑,正面很漂亮,就是楼面有点窄。
能看得出来几十年前这里的规划走的是英国人的路子,窄门脸长身子,就和申城外滩还有香港本岛是一个路子。
“你们刚才说的是不是就是这儿?”于家娟抬头往楼上看:“这楼真好看。这是五层还是六层?上面的阳台好看。”
“好看以后让你住在里面看。”张铁军也在看,笑着说了一句。
“真能买下来呀?”
“没有把握的事儿张冠军不会说,他说了应该就差不太多。”
“这么一栋楼要多少钱哪?”
“几十万吧,我也不是太清楚,这就要看咱们张大哥的功力了。”
这种老建筑的价格具体怎么算张铁军是真不知道,这里和文化大楼中发楼都不一样,那两栋就是后来盖的水泥楼。
这会儿申城外滩的一栋老楼要两三百万,但那个不管是占地还是规模都要比中街这边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