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书库 司机出示证件,两个门岗过来检查了一下,几辆车穿过大铁门进到墙内。 入口差不多就是后来金海花园东区的北侧,一进来就能看到几百米外的海面了">

第557章 百折不的大钢厂

“这个围墙是延着林带的里侧从头修到尾?”张铁军往两边看了看。

“没有,”张冠军摇摇头:“就是这一片围起来了,到海边上,主要是把咱们码头这一块和两边隔开。东边那一片没包进来。”

联盟书库

司机出示证件,两个门岗过来检查了一下,几辆车穿过大铁门进到墙内。

入口差不多就是后来金海花园东区的北侧,一进来就能看到几百米外的海面了。

汽车直接往前开,一直开到码头上。

这会儿的这个码头还是六十年代填海扩建的老码头,大连湾的填海工程到这会儿已经搞了三十年了,不过进展不大,中间停滞了二十来年。

码头上正在施工,两座庞大的建筑把本来还算宽阔的老码头对比的就特别娇小可怜。

施工的区域就从老码头这里开始向北向东,大概有一平方公里还多的海面正在一点一点变成硕大的平台,变成深水码头和大型船坞。

老码头属于大船厂,这会儿大船厂还很小,一年能产个两三条船的样子,地盘也就是老码头以南到疏港路。

就是后来奥特莱斯那一片儿。

九零年,大船厂分为了老厂和新厂两部分,现在是张铁军这边把人家新厂的位址给占了,把人家已经搞了一部分的工程也给占了。

不过到是也无所谓,这会儿的大船还不是后来的大船。

这个时候的大船虽然没像大钢一样正处在负债累累朝不保夕的状况在破产倒闭的边缘不断试探,但是境况也不是太好。

穷。没有资金,负担太重,也没有什么大的定单,工人混日子的越来越多。这会儿的国企差不多都是这么个样子。

站在海边儿,隔着海湾北侧就是大钢厂,还有大化,五二三,石油。这会儿海边上都是各种厂子。

这个时候的大钢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大钢了,只是还叫这个名字。

原来的大钢在五零年,把一千六百吨特钢设备迁往黄石,组建华中钢铁。厂长,生产厂长带着七百职工去了大冶,大冶特钢。

同年支援的还有河北特钢。

占地两千多亩的特大型特钢厂人去楼空,全部干部职工只留下了一千四百老弱病残,设备也没了,一切从头开始。

没有设计自己搞,没有图纸自己画,没有模型自己造,到六三年,又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大钢厂出现了,精密合金国内第一。

六五年,大钢厂再次拆散,九成设备八成的人员都被迁去了西安,支援西部建设去了。陕西老钢。

一直到八五年,大钢又出人出设备支援了北满钢厂,贵阳钢厂,山东沂蒙山区新城钢厂等等。

到九三年这会儿的规模是后来又又又一次重新发展起来的。

大钢厂说起来,和本钢厂的命运差不多,也是一身功勋,也是被各种要求拆改支援,也是被各种忽视忽略。

但是谁也改变不了它第一特钢厂的荣誉。

说一句国内特钢产业的摇篮一点都不过分,就像本钢是钢铁工业的摇篮一样一样的。

都是曾经的亚洲第一。

快乐书屋

九八年,陕西钢铁厂停产,而大钢已经重新恢复了盛况,更胜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