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张铁军摇摇头:“一比一,不加钱,但是也就是一比一,我可不管分户。
如果有那个需求,每家的面积要比现在大一点儿,那咱们商量,具体看图纸。”
“你就是想要这个老楼?”
“昂。我在沈阳京城申城可是买了不少老房子了,我就对这个有兴趣儿,感觉那是一种沉淀的文化。”
“原样修一修放在那?”
“差不多,原貌修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改造,包括上下水地沟窨井什么的,环境也会搞。”
老楼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上下水窨井这些都已经沉旧的要不能用了,还有到处乱拉乱扯的各种电线电缆什么的。
这个修复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代价正经不小,不过张铁军感觉值。
黎明厂的老红楼比铁西着名的工人村要早的多,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宣传。
同样的还有沈飞。
沈飞在三家子一带也有一大片这种苏式老红楼。都比工人村更早,和长春一汽的老街区是同一时代同一背景。
当时叫专家楼,全国一共建了一百五十六个专家住宅区,东北有五十八个,其中辽东二十四个。
现在一说起来就说当时举全国之力建设了东北……这哪跟哪呀,能找到影吗?那九十八个项目谁给吃啦?
九十八多还是五十八大?大头在哪边儿?说话得凭良心。
东北的工业基础事实上是当年小日子给留下来的,咱们属于接手,接的还是毛子拆运毁坏之后的乱摊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就是十几年的三线建设,把哈尔滨都给拆空了,东北大量的工业迁去了关内。
你从哪举的全国之力?拆迁呗?
五六十年的时间,东北一直是在输出,支援熟练工人支援设备仪器支援技术支援建设支援物资。
连厂带人迁走了多少?
于科长在一边插了一句:“那有什么用呢?修完。住人哪?”
张铁军给自己和王厂长点了根烟,给于科长扔了一根:“放那看,给以后的人看,让他们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段历史。”
“真的?”于科长愣住了。
张铁军点点头:“真的。我买了不少老房子老宅子,都在修复,我还弄了几块地皮建,建那种已经消失掉了的老建筑。”
“都有什么?”王厂长问了一句。
“现在在建的是火车站,还有历史上比较着名的城,宫殿群,目前来说是以汉唐,宋,明清,民国这四大时期为主。”
“在哪?”
“北边在京城,京北,南边分了几个地方。”
“为什么要搞几个?”
“因为要分南方北方啊,一边是四季常青,一边夏花冬雪,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嘛。”
“这东西……能挣钱吗?”
“应该……能吧?我的想法是不亏就行,慢慢建慢慢发展,反正也不急。”
王厂长咂吧咂吧嘴,摇了摇头:“有钱哪,还是有钱。没钱你干个屁,一点用没有的东西还得养一大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