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三钢厂,大兴村

三九年开工,一直到四一年六月修好,从江津綦江合川合江四县征民夫三万三千五百人,船三十二条,花费一百八十万大洋建成。

建成以后修了几个油库,一直到抗战胜利也没有启用,然后就废弃了,五七年开辟为巴县农场。

因为一直就没用过,它成为渝城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机场。

最早的广阳坝机场是五六年弃用的,当时转交给了体育局航空俱乐部,俱乐部撤消后废置,成为体委训练基地,五八年改为农场。

至于九龙坡机场,就是现在的渝城火车南站。全国最板正的火车站。

东方实业公司在渝城的分公司负责人亲自开着车来机场接人,带着一辆从交运公司租来的大客车等在机场门口。

几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跟在后面帮着提东西,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

渝城方言老师的发音是劳斯,这边也是平翘不分的,不只如此,胡刘雷吕也不大分,牛奶叫刘?,奶奶叫??。

张铁军没坐经理的小车,和大家一起上了大客。心里感觉这个经理怕不是有点憨耨,想拍马屁都不会,这么多人开特么轿车。

经理把车给别人开,也跟着上了客车。还好,没傻透。

机场高速这会儿还叫210国道,渝北区还是江北县,县府在机场西面的两路镇。

两路镇这会儿不大,只有几条老街,是渝城最破落的地方,正是机场的建成通航,给江北县带来了发展机遇。

九三年这会儿两路镇政府那一块已经修建的挺好了,有了城市的模样。

不过周边几乎还是什么都没有,老街还是老街,整个江北县都还是大片大片的山坡农田,稀稀落落的庄户人家,扭扭歪歪的黄桷树。

机场周边

这会儿龙溪节孝牌坊还立在原址,新牌坊还不叫新牌坊。九七年修路,牌坊被迁到了渝北碧津公园。

小主,

88年碧津湖雪景

一直走到临近观音桥了,穿过大片的稻田,过了县界(红旗河沟)的路牌进入江北区,马路两边的景色忽然一变,有了城市的感觉。

红旗河沟

从石门到江北嘴这一带,沿着嘉陵江,是一片老城区,历史有点久,中心就是观音桥。观音桥这会儿可不是商圈,而是工厂。

三钢厂。三钢厂很大,工厂区,家属区,医院,学校,电影院,食堂,足球场,游泳池,甚至还有自己的电视台。

北起野水沟,东到钢锋村,西到董家溪,南到华新街江边,整个这一片都是三钢厂的地盘,整个山坡上厂房密集,大烟囱像树林一样。

华新街原名华联新街,是华联钢铁厂新建街道的意思。华联钢铁厂就是三钢厂的前身,始建于三八年。

观音桥是后来钢厂规模不断扩大以后形成的新的住宅和商业区。

在原来的时候,工厂就代表着繁荣,百货副食粮站各种商店,饭店,旅店,公园,都是围绕着工厂住宅区展开的,形成一个城镇中心。

九三年这个时候,嘉陵江上只有两座跨江大桥,一座是石门大桥,一座就是华新街三钢厂边的嘉陵江大桥,这也给观音桥带来了大量人气。

石门,嘉陵江,石板坡,三座大桥连接着江北,渝中和南坪,主要的交通还是靠船。

过江轮渡和嘉陵江、长江上的跨江索道,是渝城人民早出晚归工作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还有朝天门,两路口的缆车,凯旋路的城市电梯。

八五年,在全国人民普遍连电梯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没见过的时候,渝城已经把电梯搞成了城市交通工具。

汽车沿着观音桥的中轴路向南,穿过华新街上了嘉陵江大桥,在大桥上回头看向三钢厂,就看到一看错落有致的白色瓦顶和无数根大铁烟囱。

这会儿的三钢厂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了,开始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