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国来说,对历史建筑损毁最严重的,就是九十年代中后期。
那几年全国上下都像疯了一样的拆老房子毁老东西,都想盖成钢筋水泥大玻璃的所谓现代化建筑。
那真是一个比一个豪华,马路搞的一个比一个宽,是不是实际需要反而不重要。
没办法,政绩嘛,一个是盖高楼大厦,一个就是合资和引进外资,所以才有各种的不择手段各种的跪舔现象,丑态百出。
自己的再好也不想要,总得想方设法的给出去,哪怕用金页子换张草纸那也是骄傲,就能升官发财。
所以外国人自然也就成了一等公民,才有了那么多奇葩的事情发生。
这个一方面来自外资的收买,另一方面也来自上层的压力……人家的公关做的确实好,舍得给钱,更知道怎么花钱能实现最大利益。
三万五万就能下一道文件,经济又实惠。
张铁军翻看了一下,里面像谢家大院儿,英国领事馆这些,都是他熟悉的。
谢家大院儿距离渝城饭店也就是三四百米,在湖广会馆背后道门口边上,一座豪华大宅院,在九三年这会儿保存的还挺完整。
这座院子是当年渝城最大的布商谢家建的家宅,不过事实上生意是他姑爷子做的,房子是他姑爷子盖的。倒插门没人权呐。
四五年谢家举家迁走了。解放后这里先是单位使用,后来分给职工做了宿舍。
九三年这会儿里面还住有人家,是标准的川渝大四合院建筑,张铁军曾经去参观过,里面大量使用了木雕装饰,相当惊艳豪奢。
但是吧,怎么说呢,做为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张铁军对这种老宅子喜欢是真喜欢,但也真的不会住在里面。
有点接受不了那种狭仄拥挤的感觉,也不适应那种木质的门窗隔墙,总感觉不踏实,而且有点阴森森的,一进去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部电影。
一双绣花鞋。那电影张铁军是特么完全当恐怖片看的,当初吓的浑身冒汗,大晚上都不敢出门了。
一个南方的这种老宅,一个戏剧的舞台装扮,都不用配乐,就能把张铁军吓出魂叫。
最关键是它取光不那么好,潮啊,又一点也不隔音。
他去乌镇参观老宅的时候就很难想象住在里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放个屁全家都听着,干点啥全家都听着,好吗?
那个英国领事馆到是还可以,一栋英式别墅,不过损毁的有点严重,得大修,关键是那里交通特别不方便。
渝城有条巷巷叫领事巷,当初汇集了大部分在渝的各务领事馆大使馆公使馆什么的,后来大轰炸的时候都给炸差不多了,只留下来一些断壁残垣。
到是有保存的完好的,像美国领事馆,苏联大使馆,还有土耳其和奥地利的公使馆,这哥俩在鹅岭公园里面,老安全了。
偏远一些的就更多了,像老蒋一家在黄山的别墅,还有西永那边的,郭沫若一些人的旧居,都是躲轰炸从主城跑过去的,都保存的挺好。
太远了,交通太不方便。真想不出来当初那些人是到底有多怕死,那个年代的交通过去一趟估计得走大半天。
“真让我随便挑啊?”张铁军笑着问了一句。
“随便挑,看中哪个是哪个。”孙书记也笑,点了点头。
“是单选还是可以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