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消逝的时光

这边因为是移民接收点,重点工作就是新城的建设。

而且万县这边的交通就特别方便,公路铁路都相当发达,是方圆一百多公里的中心枢杻城市,政治经济中心。

新城的建设情况张铁军心里有数,也就没和地方上接触,游轮在这等了一天,等着派出去的行动小组过来汇合。

第二天中午,行动小组陆陆续续的返回到船上,个个都是一脸疲色,张铁军赶紧安排大家吃饭,洗澡休息。人都要臭了。

一直到傍晚,最后一个小组抵达,游轮呜咽一声缓缓离开码头,驶向下一个目标。

这一走就是一个通宵。

可能是因为持续下着绵绵小雨的原因,晚上江面没有起雾,十几个小时之后,在清晨抵达涪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96年,涪陵码头

涪陵也是淹没区,要迁移人口十一万多,两百多家工矿企业。

不过它和万县差不多,并不是全部淹没,就是原地向后向上扩建,从江滩城市变成了依附山势向上的梯阶城市。越长越高。

两千年的老城,一下子抛开了几乎所有老旧的东西,变成了一处崭新的新城,岁月在这里刻划积留的一切消失殆尽。

曾经临水的街道,江边的老码头,锦绣洲,枣子岩街几百年的老城墙,随长江的曲折而弯曲着的长长的石板路,

那些看起来陈旧而衰老,灰暗又潮湿的一切。

都消失了,也带走了这座老而弥新的城市过早的繁华印象。

涪陵是乌江和长江的交汇点,自古就是巴渝地区川盐,蔬菜的运输中心。还有榨菜,曾经有九个大码头,不过都过去了。

曾经的帆樯云集就像一场梦。随着城市上移水位上涨,随着那些延续了千年的地名一个一个消失,消失的还有很多。

古城墙,白鹤梁,青石路,还有时光。

在九十年代这会儿,涪陵,万县还有黔江地区,是整个渝东川东最贫困的地区,加起来面积是这会儿渝城的三倍还多,人口近两千万。

山区的生活太艰难了。不是人民不勤劳,是大山限制了人们的脚步和目光。

所以也就难怪四川拍手欢迎渝城的直辖,虽然渝城的经济发展体量远远超过成都。

一下子带走小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的问题太大了。

对于四川来说,这叫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花费一个渝城是完全值得的。

而对于这三个地区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次新生,借着库区大迁移的机会重建城市迁并人口,也趁机摆脱了长年的水灾,重塑信心。

要知道这些沿江的城市,每年都要受到水灾的伤害,隔几年就来一次大的,一淹一片城,一淹就是几万亩地。

81年涪陵水灾,船比房子高

行动组在涪陵再一次踏上征程,这一次要把渝城以东各县突击一遍。

四月十五号,总统二号游轮抵靠朝天门码头。

九六年的朝天门已经大变模样,经过东方几年的不计成本的投入建设,已经焕然一新。

高昂的舰首,宽阔的广场,整齐规则的舰身(嘉陵长江两岸沿线码头区域),大片的高楼,整洁的马路。

酒店,写字楼,商业广场基本上都已经投入使用,从舰首延伸出来的两座跨江大桥已经通车在即。

除了嘉陵江侧的老缆车道,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往昔的样子。

连徐熙霞都震惊了,O着小嘴站在船头上眨着大眼睛看来看去的不敢相认。这还是那个曾经来过的荒败的江滩吗?

连原来江滩上散乱杂乱的小摊子都入住了干净整齐的门市。

就是现在水位还没有涨上来,从新建区到江边还有那么一段的距离,看着和整个环境有一点格格不入。

不过这是小问题,只要等着就行了。

事实上清理修整过的石滩也并不是那么难看。虽然确实是有一点不大好看。

(今天去税务耽搁了,明天补上。求催更和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