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军笑起来,把文件收到各自的文件筐里合好盖子,抻了个懒腰:“其实,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坐着船这么慢慢的走一趟也是挺好的,悠闲。”
“哪有那好事儿,你还能没有事儿啊?”徐熙霞走过来站到桌子边上:“真让她们过来呀?那,那杨兮月我能说不?我估计我板不住嘴。”
“说呗,我和她咋了?咋也没咋吧?就是个小妹妹。以后也不会咋,我哪有那个心思?”
“爱咋不咋,反正我也管不了你。我感觉她那个人还挺好的,一点心眼儿也没有,完了说话可直了,啥都敢说。”
“山里的孩子,经过见过的太少。以后慢慢教教她。”张铁军站起来左右看了看:“你先回屋吧,我去秦哥那说句话。”
“还有事儿啊?烦人劲儿,都几点了?”
“就说几句话。”张铁军看了看时间,走到窗口往下面公园里看了看。
公园的闭园时间是晚上十点,这会儿正是热闹的时候,各种灯光把整个公园照射的美仑美奂的,到处都是游人。
“可热闹了,比白天人多。”徐熙霞走过来也往下面看:“晚上灯光一亮感觉和白天不一样了,真漂亮。”
晚上商业广场里的人也比白天多,公园这边从晚八点钟就不再往里面放人了,进不来的人都跑去了商业广场,主打就是不能白来。
公园和广场最好的生意就是各种小吃,小馆子,因为价格比外面也差不了多少,过来的游客都吃得起也敢消费。
而且这么多店聚在一起,那种诱惑力是超级加倍的,本来不想吃东西的人都得忍不住吃几口。
“这里是啥?”徐熙霞指了指东侧那里,那一块明显的灯光比较少,在一片灯火通明中就特别显眼。
而且那里的水面也比别的地方要宽不少。
“那一小片是咱们的管理层住宅和酒店的商务区,不对游人开放。”
“这里水面为什么弄这么宽?”
“原来就宽。原来这地方的水面有一百多米,后来因为各种建设已经变窄了的。这地方其实挺有名的,你肯定听说过。”
这地方唐代的时候叫百花潭,因为水势急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面积很大的深水区,水面波纹起伏像岸上的百花盛开而得名。
杜甫有首诗叫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还有怀锦水居止二首: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说的都是他的住处,就在百花潭边上。万里桥是指成都老南门桥,是蜀地去往东吴的起点,所以叫万里桥,和万里船同义。
然而,徐某霞同志明显就没有听说过,张铁军讲了半天,一看她那清澈的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机智,果断的就放弃了。
“你就知道这么回事儿就行了,原来杜甫的房子就在这边上,北面。” 原著小说网
“咱俩不是在说这里水面比边上都宽吗?怎么又给我讲上历史故事了?就显摆你知道的多。”
“那没办法呀,这地方就是历史故事多。从巫山到这里在历史上都是有名有姓的地方,名人也多,这事儿可不怪我。”
“我感觉我还是找个地方上上学去吧。”徐熙霞扁嘴,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书看的太少了。
“上学也不是讲这些,平时多看看书就行了,也没啥。这不就知道了吗?”
“那边上的草堂就是杜甫住的地方呗?”
“嗯。不过也不全对,他就在这住了四年,走了这地方就毁了,都是后来重建的,还反复重建了好几次。
前前后后一千一百多年,毁掉重建了七八次,不但地形地貌变化,位置都不一定对了,现在留下来这些是清代重建的。
就是一个清代就先后建了四次,扩建了两次,早都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民国打仗的时候又毁,五二年再修。
现在也就是个纪念,意义大于实际。”
“那这里后来怎么没有人家?我记着咱们规划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空地。树林儿。”
“原来是动物园,后来改公园,哪有什么人家?”
小主,
“那对面那里又是哪?也没灯。”徐熙霞又指向住宅区隔着清水河的对面那里。
这一片和酒店隔着摸底河,在两河的交汇夹角里,挺大一片晚上都没什么灯光的地方,还不小。
“那里还在弄,是开放的,不过房子还不能进,所以晚上灯光就没给。”
这地方其实应该很有名气才对,但事实上一点名气也没有,甚至就算居住在邻近周边的人知道的都不多。这里是织锦厂。
就是织造蜀锦的厂子,三大名锦的蜀锦。
不过,从战乱那个时候开始,织锦这个工艺就开始没落了,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吃饭活命都成了问题,谁还有心思弄这个?弄了又卖给谁?
一直到解放以后,在国家和政府的干预资助下,才勉勉强强恢复了一点生产,主要用于出口,或者作为国礼。
然后在那几年又崩了,蜀锦厂不织锦天天炼铁。
等到改革开放,还是在国家和省里的关注之下,再次重新组织起了织锦的生产,但效益一直一般。
前前后后投资了近千万,产出只有几十万。
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出口额可算是涨起来了,国外的订单又没有了。被抵制了。
当初东方和省里谈划地的时候,省里就提到了这个已经名存实亡的织锦厂,问东方这边能不能接手,起码要保证厂里工人的生活问题。
于是,这个厂就交到了东方手里。
东方在一环路东面,百花潭公园的南一侧重建了织锦厂和织锦厂职工住宅区,一起被搬过去的还有草堂小学。
新建的织绵厂和小学校园都比原来的老地址扩大了至少两倍,学校的设施设备都是当下最好的东西,把那老校长乐的牙都活动了。
至于织绵厂这边更是发动区里和街道办的作用,大力寻找老织工老技工,开设了织锦技校,不但原来的工人都留下,还要扩招。
而原来这块地方,张铁军记得是在零几年,织锦厂公司化以后,在这建了个企业蜀锦博物馆,又搞了个艺术品市场。
从一家织锦厂变成了一个地产开发商,做起了旅游和收租的生意。
艺术品市场就算了,古玩交易那东西都是骗人的,不过这个织绣博物馆张铁军到是感觉挺好的,和文化旅游也能呼应得上。
于是在原厂址这里就也建了这么一座织锦博物馆,不只是展出蜀锦的过去,是对整个织绣历史进行宣传。
到九六年五月这个时候,博物馆还有附属的织绣园早就建好了,但是里面还没完成,主要是从全国各地搜集整理各种织绣的工艺资料设备什么的太耗费时间。
不过到也快了,预计到九月前后就能达到开馆要求。
而原来小学的那个位置,建了一座观复古典艺术展览馆,这个到是简单,建完了扔给老马去弄就行了。
他的理想就是能把博物馆开遍全国,张铁军也乐得成全他。
张铁军给徐熙霞讲了一下这块地的故事,说了一下蜀锦和老马的博物馆:“蜀锦以后会做为服装厂的原料单位。
以后还要把云锦,宋锦什么的都搞起来,得让老外看看,知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很贵吗?”
“很贵。”
“那过去生产这个谁能用得起呀?”
“皇帝呗,王官大臣,外交赠礼。以前皇帝擦屁股就是用这东西,密实还柔软,不漏手贼得劲儿。”
“……”
所以就是皇家专用擦屁股布呗?这么宣传到是肯定能一炮而响了,嘎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