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轻工业部的那些老干部又是跳又是叫的不满意,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条件已经顶了天了,就没有不乐意的。
三个孩子手里三间房,按照拆迁补偿条件的话,能拿到九十四万两千五百块,换成三套大房子以后每个人还能分到几万块。
这还了得?
于是,三个孩子们亲爱的舅舅就出现了,过来要债。
要什么债呢?老头死了发送的钱,还有女儿死了发送的钱,说是都是他们出的,一共高达两万块,这钱得还。
三个孩子哪有钱?
这舅舅还挺好心的,说知道你们没钱,那就用房子抵吧,亲戚里道的也不难为他们。
于是趁着三个孩子不在家,这舅舅就悄悄的潜入房子,把房本儿给拿走了,然后出具了一张协议让三个孩子按手印儿。
什么协议呢?因为丧母欠下两万债务无法偿还,现把一间房子做价两万卖给舅舅。就还挺公平公正的。
老大都十五了,老二也十三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哥俩什么都懂,那肯定不乐意呀,就不干。
舅舅说了,房本儿可不是你们,这房子当初没过户啊,要是不同意,那他就拿着这房本找街道去,他是儿子他有继承权。
说句实话哈,这舅舅吧,还是有一点点底线良心的,虽然不多,但也确实没想过吃干抹尽掏绝户,他真的就想弄一间房走。
这房子按照这会儿的市场价来说,怎么也能值个八万来块钱,他就想出两万。当然这两万也不给钱,是抵消丧葬费。
当然了,也不算是白嫖,当初发送人他确实是掏了钱的,虽然没这么多。
所以这里面吧,就挺复杂,亲情吧,也不能说没有,良心吧,也不能说都叫狗吃了,但是这事儿吧,也确实不是人干的事儿。
三个孩子毕竟小嘛,也没有办法,也害怕舅舅真的去街道要求继承,后来还是在协议上按了手印儿。
二十五平的房子,两万块卖给两个舅舅。
老话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杂院里那么多人家呢,这事儿就给传出来了,街坊邻居都在议论,骂这俩舅舅黑心肝。
于是这事儿就传到拆迁工作小组这边的人耳朵里了。
这事儿谁听的谁都得生气,都会可怜三个孩子,这不,就把事儿给捅到了张铁军这里。
嗯,多说一句,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不透风的墙的,北方的都不透风,这句老话是在南方形成的,那边都是木板房,确实都透风。
咱们有很多老话都是在长江以南形成的,那时候汉人国家就那么大嘛,眼界难免就窄了点儿。
张铁军想了想,让人去把这三家七个孩子都给叫了过来,叫到工作小组的临时办公点儿。
有几户人家不要房子也不用给搬,拿了钱直接就走了,空出来的房子就当成了临时办公室在用,连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
“老板,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开始给搬家。”
“快,房子已经找好了,那边正在接收,接收过来以后还要简单改造一下,估计得十多天时间吧,然后就搬。”
“房子在哪儿?”
“……哪都有,南二环三环,北三环,东三环,你们根据大家的工作来给分一下吧,尽量都近一点儿,其他的后面再说。”
“直接分呗?不用抓阄抓号什么的呗?”
“面积对得上就行,直接给分吧,省着越整事儿越多,就以工作就近原则。”
“那楼层朝向这些呢?”
“都要装电梯,楼层没必要考虑,朝向这一块就更没必要考虑了,现在的住宅楼大差不差的都差不多。”
“那以后学校医院菜市公交这些确实是都能给解决是吧?”
“能,放心大胆的允诺,咱们不差这些,没有的就建,就开通,这事儿我来办。”
“那要是没有公交啥的也能说开通就开通啊?”
京城的公共交通这会儿并不完善,很多城边城乡部位都没开通或者车次特别少,相当的不便利。
“你们归纳一下,根据大家的工作情况做个总结,看看需要开通哪些线路好一些,到时候我来和公交公司谈谈。”
“那要是公交公司不想开通或者有困难咋整?这个可不好说,到时候他就不具备条件让你等也是没招儿。”
“实在不行咱们自己干呗,城市广场和超市本来就有免费公交线路的计划,跑哪不是跑?”
“还能这么干?那人家能乐意吗?”
“你们想的真多,咱们这拆迁是要干什么都忘啦?建监察部大楼,监察部是干什么的?真是的,到时候查查不就行了?”
“那人家要就是一腔正气两袖清风呢?”
“这种的话咱们开几条公交线他也不会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板,孩子们过来了。来,进来,别害怕。”
七个孩子跟着工作组的人走进来,舅舅买房这家的孩子最大,那四个一对是兄弟,一对是兄妹,都没有这家老大大。
一个一个都怯生生的,穿的都是补丁落着补丁。
话说张铁军有些年都没见过衣服上还打着这么些补丁的人了,死去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配了过来。
他自己都记不清到底是哪一年开始的,大家的衣服上就没有补丁了,反正是八五年前后吧,应该就是那几年的事儿。
小时候,张爸张妈都起早贪黑的没时间,老张家家里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就都成了张铁军的‘工作’,每天都要趴在炕上缝补。
袜子,衣服裤子,秋衣秋裤,裤衩子,包括布鞋,就没有他没补过的东西,到是练了一手好针线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