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鸿章

同治元年,暮春的上海,潮湿的海风裹挟着黄浦江的水汽,弥漫在街巷之中。一艘艘洋轮鸣着汽笛,缓缓靠岸,卸下一箱箱鸦片与新式枪炮。码头上,人来人往,苦力们扛着沉重的货物,步履蹒跚。

就在这片喧嚣中,一位身着官服,留着长须的中年官员,正眉头紧锁,眺望远方。他,便是李鸿章。

彼时,太平军在李秀成的率领下攻势迅猛,江苏、浙江等地大多沦陷,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富庶繁华,成为各方觊觎的焦点。

曾国藩举荐李鸿章组建淮军,东下救援。李鸿章临危受命,深知责任重大,却也看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刚到上海,淮军便诸事不顺。这天,李鸿章正在军营中踱步沉思,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他皱着眉头,快步走出营帐,只见一名英国军官正对着淮军士兵指手画脚,满脸不屑。

“瞧瞧你们这操练的样子,简直就是儿戏!这样还想打仗?”英国军官操着生硬的中文嘲笑道。

士兵们涨红了脸,敢怒不敢言。李鸿章心中怒火涌起,但他强压着情绪,脸上堆起笑容,拱手道:“这位洋大人,还请赐教,西洋练兵之法究竟有何精妙之处?”

英国军官见李鸿章态度谦逊,挺了挺胸,滔滔不绝起来:“我们英军的队列、战术,都是经过多年实战打磨的。你们的士兵毫无章法,上阵就是送死。就说这射击,你们知道怎么精准瞄准吗?”

李鸿章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原来如此,还望洋大人不吝多讲,我等正求进步之法。”

军官又讲了些队列变换、协同作战的要点,李鸿章听得认真,还不时提出问题。等军官讲完,李鸿章再次拱手:“多谢洋大人,今日真是受益匪浅。”

送走军官,李鸿章转身看向士兵,神色凝重:“大家都听到了,我们的差距不小。但只要肯学,肯改,就一定能变强。从明天起,咱们就按新法子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