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条战线从外面看,似乎是势均力敌,可是一但深入里面便会发现金军的锥头不愧是锥头,部署的都是最精锐的金军架势,他们不光装备精良,全身都是满甲,而且格斗技巧和素质都极高。
一看便是百战老兵,幸亏赵桓将龙卫军精锐摆在了中军,不然恐怕要被人家给打个对穿。
“杀啊!”冲在最前面的金军凶猛无比,他们嘶喊着,仿佛在发泄心中的不满,随着金军的猛烈冲击,宋军的阵型终于顶不住了,宋军中军直接被打的凹陷进去。
不过这些更完美的与金军的锥字阵型融为一体,沈迟看到这一幕,双目通红,他自己一手带起来的龙卫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他虽然感到丢人,但更多的是害怕赵桓失望。
毕竟想当年,他可是一个底层的小人物,如果不是赵桓,他哪来的如此机缘?
“传令各指挥给我顶住,任何人都不得后退一步,告诉朝廷的监军,不管何人胆敢后退,一律斩杀,本将也在其中。”说完沈迟接过副将递来的长枪,随后看向鼓手,鼓手会意连忙敲起战鼓。
“嘭!嘭!嘭!”随着战鼓声再次响起,沈迟对天大喊一声,“中军前进。”
随即,沈迟的将旗开始缓慢向前移动,接着中军的将士开始向前顶,他这一变动,让两旁策应的虎翼军和捧日军也不得不向前推进。
“沈迟,这是在搞什么?”站在城墙上的吏部侍郎李若水,看着这一切,心中甚是不解,于是便大声出言。
接着便有其他官员附和道:“就是,大军交战阵型怎能轻易变动?我早就说过这没读过书的武人就是不堪大任。”开口的乃是监察御史张澄,历史上,唐恪就是派的此人去杀的童贯。
北宋灭亡后,他有幸逃脱,回到赵构的小朝廷后身居要职,说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和宋朝绝大部分士大夫一样,对军事乃是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