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一众人拼命点头,这个老头抛出了一个要命的问题,谁敢不同意,谁敢不点头,皇城司的刀可是很快的,没人想试试。
不过说实话,老头的话还真是说大了,赵桓虽然有些功绩,可绝对比不上那些千古一帝,不过对宋朝百姓来说倒是个中兴之主。
能力和威望都够,随着消息的传播,不光汴京的百姓沸腾了,全国十几路的百姓都为此而感动高兴,人们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一片盛世景象,宛如过年。
除了民间热闹,官场上也依旧一派生机,身为尚书右仆射的唐恪统领百官,向着监国太子赵湛汇报着前线的胜利。
赵湛虽然年纪小,可是胆破却不小,能力更不小,11岁的他已经能独自撑起半边天。
或许这就是皇室成员,作为宋朝的第一位太孙,自小便被灌输各种教育思想,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只要不是绝境,绝对能够力挽狂澜,“太子殿下,官家已经传信,三日后抵达汴京,如何迎接还望太子殿下示意?”
看着李纲提出的问题,年纪小小的赵湛却对答如流,只见他缓缓开口说道:“此事就全权交给礼部尚书就好。”
赵湛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把事情交给别人做,这也是为君之道的一个重点,毕竟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样迟早会累死,而且高度的集权也未必都是好处,适当分发一些权利,交代一些事情,才能更好的缓解矛盾。
接下来,赵湛又处理了几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便退朝了。
毕竟她的年龄还小,长时间处理政务,难免有些受不了,再说朝中也有唐恪、李纲这些大臣,一些小事完全能处理的了。
没必要再麻烦赵湛,毕竟他们可是知道的赵湛可是日后的皇位继承人,从现在的表现来看,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不管日后朱琏还是徐令仪,又或者是其他嫔妃,即便是再有更多的皇子,也无法撼动赵湛的地位。
经此一事,赵湛的能力已经让绝大多数的臣子臣服,只要不是和赵桓作对,赵湛就能获得朝中绝大多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