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宋朝的文官势力太过庞大,再加上早已经形成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使得赵桓的一些策略,也不得不与这些文官商量,如此的被动性,让赵桓不得不进行制衡之道。
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文官势力过大,还是武将势力过大,都是不好,想要让一个国家偏论发展,那就必须的互相制衡,只有力量达到平衡,才不会发生极端。
想清楚这一切的赵桓才会这样做,他要的就是文武在朝堂上能各持一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后续的改革,毕竟赵桓改革必然要动文官的蛋糕,可是庞大的文官势力,让他真的有些头疼。
与此同时,许多文官见皇帝如此,也知道,恐怕今后的形势要发生变化了,毕竟赵桓可是一位铁血天子,可是敢上马提刀御驾亲征的人。
绝对不是仁宗那样仁慈的君主,文官们担忧的同时,武将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多少年了,他们总是被压制,即便是官职比文官高一品,也依旧要对他们行礼,这样的日子,他们终于算是过到头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飘,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没有做什么太过激的事情,随着几番争论,姚古最后的爵位根据其功劳定为西平候,寓意为平定西夏之功,说完姚古接着的是其他军将。
只见种彦崇出列道:“启禀陛下,俗话说举亲避嫌,钟彦崇的功名,老臣就不参加了。”种师道这话虽说的好听,可是谁不知道,光凭种家世代忠良,种彦崇这爵位就少不了,但问题是种师道这一脉基本都已经死绝了,就只剩下种彦崇这一个男丁,要是给他封了爵位,那种师道的侯爵谁来继承,毕竟现在种师道都已经70多了,说句不好听的,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可是反观种彦崇连媳妇都没娶,更别说是儿子了。
这一下也是让众人为难起来了, 不过赵桓确早就想好了,现在种彦崇的官职,只是一个京东路的安抚使,虽然官儿不小,可却是个临时的。
没有多少稳定性,既然这样,赵桓准备给他任命一个官职:北道都总管。
北道都总管可是正儿八经的正三品官,但是一路或者是数州的军事主官,虽然在神宗年间改革的时候遭到了削弱,可是到现在也有四品,绝对能撑得起种彦崇的功劳。
“既然如此,那朕就提个建议吧!”与其说是提建议,还不如说就是由他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