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好多豆子

说起来有些汗颜,之前张罗着给韩小娘子打个新柜子的事儿,让其他事情抢了先,可下子这会儿有点儿闲功夫,韩老头赶紧去林子里挑了几根好木头,让两个儿子扛了回来。

他打算一口气给他老闺女打两个新柜子,在家里先用着,等成亲时候把两个柜子装满,抬到老方家当嫁妆。

如今家里说不上有钱,但是不穷了,都得靠韩小娘子,成亲时候一定得给他老闺女做脸面。

这边韩老头吭哧吭哧地打着柜子,另一边韩璎在跟钱氏商量着家里规划。

“娘,咱家今年豆子丰收了,再加上前些日子换的,堆起来也不老少了。”韩璎照旧坐着她的小板凳上,和孙氏一左一右围着钱氏。

钱氏和孙氏手里各拿着一件衣服在院子里缝,堂屋窗户又小又低,屋里光线不足,时间长了伤眼,还是在外面就着天光省劲儿。

“娘,我这些时日想了想,咱们家的炸串摊子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咱们是县城里独一份用豆油做吃食的,旁人没吃过,就算别人要学炸串,他们也模仿不出来这门手艺。”

韩璎瞧了瞧孙氏隆起来的小肚子,道:“但是呢,卖炸串终究是小买卖,能保证咱家有余钱,能看病,能养我未来侄子侄女,勉强给我二哥娶媳妇儿,但是要想以后大哥二哥的孩子上学,光靠一个小摊子,是供不起的。”

孙氏听到前半句,有些不好意思,自家小姑子弄成的买卖,竟是要把钱都给老韩家花,还要养她的儿女。

听到后半句,孙氏湿了眼睛,险些扎到手。

她从来没敢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小娘子却替她先考虑了。人人都知道读书好,读书人金贵,哪怕学的不好,考得不好,也能谋个体面的工作,比一辈子陷在地里,靠天吃饭,当个泥腿子强。

老天爷高兴了,能吃饱饭,老天爷不高兴了,或者其他哪个大官小吏不高兴了,为难为难,吃不饱饭不说,不卖儿鬻女,已经是谢天谢地佛祖保佑了。

要是学得好了,谋个一官半职的,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全家人跟着受益,乃至全村子都能跟着沾光。

要说读书人金贵,金贵在什么地方?那是用钱堆出来的!以前她不知道,可她听韩小娘子跟她唠嗑,方二郎抄一本启蒙书,书铺都能给一两银子,那书铺再往出一卖,指不定得到二三两,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