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起墨和蓝心悦这一次全跟过来了,此刻不住得点头,“大龙这话说得没错。”
苏豫摆了摆手,“得了,咱自己就不用互相吹捧了,走,带我去车间。”
林大龙已经全部安排好了,厂区非常大,他亲自开车把几人带到了一个巨大的车间里。
人员全部清空了,就剩下了苏豫,段成君、林大龙、林起墨和蓝心悦五个人,都是他的核心团队成员,对于苏豫的能力他们都是知道的。
一行人一边走,苏豫一边将各种各样的机械臂按照之前的图纸释放在它们应该在的位置。
同时,他给林起墨和蓝心悦讲解运作的流程,工程控制和应用软件层面的东西,就需要他们来整体协调了,当然“小苏同学”肯定要出大力气的,否则光靠人力的话,工作量就太大了。
有了人工智能体的参与,软件制作、运行和维护方面的效率就高太多了。
类似的车间一共有十个,林大龙规划的汽车城一期工程的规模就相当夸张。
因为苏豫对一个数据记得很清楚,前世特拉拉在华国的超级电车工厂,它的生产标准是每三分钟可以下线一辆汽车,如此算来一年的产量在十七万辆左右。
鉴于人员可能存在的不熟练,以及设备的磨合和调整,一期生产车间的生产效率要求在十分钟可以出产一辆汽车,一个车间预计年产量在五万辆,十个车间那就是五十万辆,这个产量就已经非常吓人了。
整整忙了将近五天时间,苏豫才完成了所有车间的所有设备的打印。
苏豫弄完一个车间,林大龙就安排工人进场安装调试,因为设备过于先进,被挑选进来参与工装的都是方方面面素质过硬的青壮年。
设备安装完成后,林起墨团队立刻进场进行软硬件安装,网络当然由“小苏同学”接管。
全部安装完成已经是半个月以后。
巨型的压铸机,将申城钢铁厂为汽车城专门定制的钢板,压铸成了汽车所需要用到的所有各种零部件。
当零部件被分门别类地被送进总装车间后,基本上就无需人工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