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草纸展开之后,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立马引起了刘志民的注意。
或许是对数学和物理的高度敏感,仅仅在扫视了一遍之后,就觉得这草纸中的内容应该不简单。
第二遍,他便逐字逐句的看了起来。
“刚开国祚,华夏免不了内忧外患,想要国家稳定,百业复苏,强大的军工是必不可少的后盾。”
“关于百济危机,我已经从报纸上有所了解,农业主体和工业主体的较量,是一场毋庸置疑的实力悬殊的战争。”
“我在青年群体中感受到了热烈的应战思潮,这很好,我相信在青年人的高昂斗志下,华夏终将迎来胜利。”
“但这不可避免的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我在想,是否能通过军工成就,来平衡这场战争的实力差距。”
“所以我提出关于现阶段军工科技的发展观点——”
“末端军工科技战略。”
“我们要放弃过往稳扎稳打的军工发展路线,我国与强国的差距十分巨大,一步一步的追赶,终究会落在他人身后。”
“我想,我们能否有可能直接进入核武和前沿军工研究,建立起我国独立的核工业体系,作为华夏军工的坚实后盾。”
看到这儿,刘志民饶有兴趣的卷了一根烟,点燃后吧嗒吧嗒抽了两口。
很显然,他十分欣赏写信人的想法。
如果能发展出核武,这无疑是给华夏树立起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
但这难度无异于拿着锄头从地里挖出来一个原子弹。
现在华夏在核工业上面的基础约为0。
这个构想很让人兴奋,但从可行性上分析实在是让人难以认可。
然而,随着接着往下阅读,刘志民的脸色越精彩。
香烟一路燃到他的手指,他甚至都没有察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写信人竟然对华夏当下的军工技术储备,工业体系以及可行性和困难解决,都分析的头头是道。
“考虑到华夏的工业战略纵深布局,建议以洛城、常山和潭州为中心,向西北、西南地区发展。
一方面常山、洛城、潭州可以将军工辐射全国,另一方面铀矿主要分布在周边几个省份,这几座城市对铀原料的吸收也更加方便。
剩下的困难主要有三个,一方面是工业体系的困难,一方面是人才的困难,另一方面是核武器本身的设计理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