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多久?”
“让理论数据变成现实,要看工业水平,现在根据我们的工业水平来看……可能会比较久。”
“你应该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我们国家现在就面临了一个大问题,”刘志民整理了一下临界质量的计算资料:“这份数据我会继续和中科院的同事进行验证,如果数据可靠,等到百济问题结束,核工业项目上马后,我会向国家推荐你。”
叶知寒看刘院长打算离开,便急忙道:“其实我给您的信里,核工业是一个方向。我还有一个对于军工研发的构想,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刘志民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你说的是那个末端军工体系?”
“对。”
刘志民不太理解:“末端军工体系,指的不是核武器吗?”
“是,但不全是,”叶知寒耐心解释道:“末端军工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是一个思想,核武器是末端军工思想的重要设计产物,但并不是全部。”
“您也知道我国现在的工业体系,不足以短时间内研制出核武器,所以我们可以设计更多具有左右战局能力,但技术壁垒并不高的军工武器。”
刘志民道:“我听闻丑国最近在研究一张当量更大的核武器,不过情报很少。”
叶知寒没有多说什么,但他知道刘志民想说的是氢弹。
从时间线上来看,应该在前年,丑国就已经提出了利用核裂变引发氢核聚变的设计思路。
如果进度没有太大初入的话,应该在后年年末就会进行第一次氢弹实验。
但这不是叶知寒的目标。
因为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