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一遍,再次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他这才依依不舍的把这份完成的资料放在一边,继续进行难关攻克。
……
忙忙碌碌。
顾不上晚饭和宵夜,停下笔的时候,就已经是凌晨三点左右。
他双手按着这份笔墨还没有干的资料,看着最后的测算数据,以及导弹经过一百一十二次加速之后的理论极限轰炸距离突破八千公里。
所有的疲惫和饥饿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华夏将有属于自己的大国重器。
他能够想象到,当凤凰山上,盘山的钢铁管道搭建完成,华夏将跻身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洲际打击能力的国家。
虽然不是寻常的道路,虽然很笨重,虽然因为落后的工业局限,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此开始。
想要将炮火燃到华夏国土者,需要事先丈量一下自己的国土是否在华夏的射程范围之内。
如何扞卫主权?
百年的屈辱史已经告诉了每一位国人。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范围之内。
(解释一下,很多人对这个军工设计不理解,认为是大炮打蚊子,认为不可能实现太玄乎。
但实际上现实比小说还要魔幻,64年,我们在核工业,航空工业,电力工业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基础工业依旧十分落后。
即便到现在,我们的军事实力仍旧在追赶阶段。
但是64年,蘑菇弹响了之后,华夏就有了安稳发育的空间,给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如果我们走的先是基础工业呢?后果难以想象,我们在发展,丑国也在发展,在工业建设没有超越丑国的时候,我们总是落后的,打起仗来总是要吃亏的。只要吃亏,他们就总是会发起战争和事端的。
末端军工是我原创的?也不是,是我在华夏的发展史中看到的东西。
百济战争的爆发,我国之所以进入百济,为的就是争取一个安稳发育的机会。
可巨大的差距,成为了50年代那一代人的心魔,是,就是大家说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从那时候,那一代军工人就知道,我们可以穿着粗布衣服上战场,但一定要有蘑菇弹。
单兵武器的差距,可能会将伤亡比缩小一些,但大军工的诞生,可以真正的让华夏结束战争纷扰。
这个蚊香计划,原理并不难,对工业要求也不高。
这么和大家举例子应该就清楚了:64年,我们可以生产出蘑菇弹,但如果没有国外的机床,我们无法生产一个高精度螺母。
有时候大家觉得复杂的东西,反而对华夏很简单,而大家觉简单的东西,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纸飞机项目也是如此,既然是要炮弹弹射程更远,那我们直接研发增程弹,火箭弹就好了,干嘛绕圈子?
不是我们要走弯路,而是我们没有高精密技术,没有工业基础,不得不走对工业要求不高的弯路,因为直路和捷径,对50年的华夏不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