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满座将帅:“让大家来,主要商量的是一件事,这件事要不要搞,如果要搞的话,要怎么搞。”
半晌,会堂从安静中复苏。
“真能打到丑国?”有人将信将疑的问道。
“距离越远,准度会更差一些,肯定能打到,但无法精准打击。”
子任同志补充道:“这个无关紧要,如果我们真的要启用这个武器,就意味着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打算,既然都要和敌人拼命了,那我们要作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能保证把所有炮弹丢到丑国就行,不需要精准。”
又有一位将帅道:“那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军工武器,岂不是没有实战意义?”、
“更多的是战略意义,”叶知寒道:“实战中也可以使用,但我的建议不轻易使用,因为对能源消耗较大,如果打击目标在较近射程内,用这个会比较浪费。”
“那这个蚊香计划,大概多久可以完成?成本如何?”
叶知寒沉声道:“具体的完成时间,需要根据参与工程的人数决定,消耗的话,主要是钢材,可能耗费会比较多……”
子任同志打断了叶知寒的话,干脆直接的说道:“大约需要三百万吨钢材,接下来,大家主要就讨论,搞还是不搞。”
会场中又安静了下来。
需要了解的,已经大致清楚。
只是三百万吨钢材,让所有人都皱紧了脑袋。
现在华夏的钢产量,刚刚达到二百万吨。
哪怕算上库存的钢材,在战前最后一次统计的时候,全国共计五百万吨不到。
而百济战争的爆发,耗钢量陡增,短短这一个月,就耗费了将近五十万吨。
而为了保证战争的稳定供应,至少要预留两百万吨的钢材用作军工之用。
这就意味着,精打细算之后,全国的钢材剩余量,都不足以支撑叶知寒的这个蚊香计划。
在耗钢量公布的一瞬间,所有人再次犹豫了起来。
大概五分钟后。
将帅们陆续表态:“我认为,华夏要想真正的挺直腰杆,需要这个东西。”
“军工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后盾,我也赞成这个蚊香计划。”
“三百万吨钢材,不是小数目,尽管中科院给出了可行性报告,但我还是认为举国之力制造这个战略武器,不合适,至少在先在的战时环境下,不合适,我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