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要说什么,和能说什么,尚有差别。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国防是外交的后盾。
谈判桌上的一百次抗议,比不上轰炸机抖一抖翅膀。
子任同志在回执的信息中,一个月来几乎只有一句话——再等等。
等国内的消息传来。
等五院的进展,等一切准备就绪。
……
过了交付日期之后,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缓慢。
子任同志怀揣着期待和焦虑,煎熬的等待着。
下午一时二十三分。
菊香书屋的电话终于响起。
他几乎是第一时间接起了电话:“喂,是知寒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道虚弱的声音:“子任同志,可以启动第二计划了。”
“好!好!”子任同志连说几声好字,随后道:“你辛苦了,五院的同志辛苦了!”
“晚了两天,是我的责任,”叶知寒道:“和五院其他同志不相干。”
“这个项目不容易,我们华夏能做出来更不容易,能在三个月内做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子任同志道:“第二计划启动,全力以赴,接下来在谈判桌上和战场上,我们都不能落入下风。”
“一定。”
“第二计划的实施,你需要全程在场吗?”
“从理论上来讲,不需要了,”叶知寒道:“第一计划按照月林的工程控制论的指导展开工作,第二计划是工程控制论的延伸,我对月林有绝对的自信,哪怕我不在场,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那就回京城吧,我有些事情要当面同你谈。”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随后问道:“非要回去不可吗?”
“回来吧。”
“那好……”叶知寒道:“我再交代一声,今天晚上或者明天就回。”
“好。”
电话挂断,子任同志重新点燃了一根香烟,已经拧在一起许久的眉头终于疏散了开来。
随后他回到桌前,看着铺满桌子的信封,缓缓坐了下去,又一张一张看了起来。
这些大多都是从武汉来的。
一批是471所的来信,一批是五院储备人才的来信。
都是反映叶知寒工作的反馈。
三百个研究所,上万个问题。
一旦从各大机械部传达到叶知寒这儿,就意味着这些问题只能他这个院长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