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申请书,辞别信

几乎不赚的意思很简单。

二战中,丑国凭借着核武器以及军工帝国的震慑一度独吞了大半个欧洲的蛋糕。

而丑国的张牙舞爪并没有维持很久,很快沙苏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导致了丑国原本占尽优势的天平,又重新恢复了平衡。

谈判桌就像是桌腿四角垫上了一块砖,虽然高了,但似乎也没什么用了。

这就是军备竞争滑稽又无奈的常态。

谈判桌不断的被垫高,但总会达到平衡。

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先进的军工你可以不用,但你没有就会输。

至于为什么末端军工的发展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原因也很简单。

末端军工路线的确立,凝聚了大部分的工业产能,也意味着各个领域都让渡出来了大量的制造力。

所以必须要形成军工反哺工业的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末端军工路线下,华夏最终要承担的角色,是大国军火商。

而想要成为一个大国军火商,就必须要保证手中要有比售卖的军火更加先进的军火。

丑国和沙苏不是傻子,

作为曾经都是从血腥和黑暗中洗白出来的超级大国,他们绝不会拥有阳光开朗的美好品德。

两个人指不定一盘算,咱哥俩与其花费成吨的钱财、技术、资源来买华夏的武器,倒不如直接把华夏给解决了来得实在。

于是,稍有不慎,一个军火生意很快就变成了发动战火的由头。

所以,要想保证生意的顺利进行,维护这份生意的秩序的实力,也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华夏必须要不断的走下去,研发出新的军工换取新的技术;

研发出更高水平的军工,以保证对向他国出售军工的绝对碾压。

在叶知寒的构想中,从军工防御到军工反制,大概要五年,这五年要求导弹、氢弹、原子弹研制成功。

从军工反制到大国军火商,又需要十年,这十年要求星载导弹、反导弹系统、全球火力打击系统成型。

从大国军火商开始,就意味着世界两极格局打破,华夏的韬光养晦结束。

只是他或许走不了那么远了。

所以他需要帮华夏构建好接下来的道路,不能让自己成为华夏军工道路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