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让叶知寒欣慰和意外的是,虽然没有人给他们抱有太大希望,但他们仍旧在没有人看好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些成果。
1956年夏,近代物理研究所二部重水反应堆达到临界,并于10月1日生产出钴-60、钠-24、磷-32、钙-45等33种放射性同位素。
同年年底,氢同位素原理性验证生产成功。
华夏首次人工生产出氘、氚等氢同位素,并成功制成常态热核装料——氘化锂。
1957年,于敏发表了“关于208Pb附近一些原子核的能级”等系列文章,填补了华夏核聚变理论研究的空白。
如果没有教科书可以学习怎么办?二部的同志给了所有人答案——
那就自己写教科书出来。
叶知寒承认,在此之前,他对于华夏的核物理研究有一种大家长式的心态。
虽然没有恃才傲物那么严重,但他却是习惯于大包大揽,一人做主去安排整个华夏的核物理研究。
但这些他一直没有关注的聚变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让他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
哪怕没有你叶知寒,华夏照样会转。
华夏从不缺天才。
完成了核电磁脉冲弹的结构验证后,他便去了二部。
虽然不需要他们马上制作氢弹,但还是要提前运用氢弹技术,所以二部能否给予帮助,就成了最大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