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宇同志决定前往沙苏的同时。
一个由中科院发起,事关共同生产区以及红色阵营国家的军工科技共同体的提案,便同时传到了沙苏的耳朵中。
和参事院猜想的不错。
此时的克里姆林宫,政见差异极大。
而这两波政见差异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对于头号敌人的不同选择。
有一批人选择了从实力和影响力上都对沙苏了造成极大威胁的老牌劲敌丑国。
有一批人选择了与沙苏毗邻,且日益强大的华夏。
虽然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老大哥的心腹大患,是一件比较值得自豪的事情。
但也无疑为这次出访,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在收到翔宇同志的拜访请求时,玉米晓夫如临大敌。
他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手腕与慈父比起来,相形见绌。
这就导致了此时沙苏的意识形态,已经远不如从前。
一个原本靠理想驱动的红色国度,此时逐渐在政客的纠缠和谎言中跌跌撞撞的前行。
而撕开这个理想的外皮的人,又正好是华夏。
当华夏以意料之外的速度迅速崛起,并对沙苏的大哥地位造成一定威胁时,
所有人才从沙苏那肉眼可见的愤怒和敌意中,看出了红色阵营的羸弱不堪。
口口声声与丑国势不两立的老大哥,居然可以联合自己的敌人,来制裁自己的兄弟。
这让无数盟友都大跌眼镜。
更严重的是,苏伊士运河危机过后沙苏和丑国对华夏的共同制裁,为红色阵营拉开了一道舆论口子。
昔日丑国依靠和平演变渗透了十多年都没有效果的红色阵营舆论场,在沙苏的骚操作之下,彻底变成了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