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纵队暂不出击,在三大主战兵力的配合下,完成阻击。”
“这场战争的目的和胜利条件都很简单,”
“目的呢就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华夏的军事实力。”
“胜利条件呢,一方面是进攻的胜利,一方面是防守的胜利。”
“进攻取得更大的战果,在丑国突破我们的防线之前,我们先行突破丑国的防线,那就是胜利。”
第一、四、六三个纵队,九个作战师当即向粟帅立下了军令状。
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一定会坚守在阵地之上。
依旧是视死如归的决心,没有一丁点儿变化。
当然,其余的作战部队也更清楚,防守纵队的压力大小,取决于主战部队的战场效果。
越快对丑军军事力量进行削弱,那么阻击部队的作战压力就会越发轻松。
这一番布局,将整个中东战争拉入了掰手腕的阶段。
没有任何的铺垫和曲折,变成了非常直接的军事对抗。
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拳。
直到有一方彻底扛不住为止。
当国内的参事院还在为丑国的指挥长的身份、以及丑国可能采取的作战策略进行预测的时候。
殊不知在中东边境,粟帅已经反其道而行,用重拳出击彻底破解了丑军的一切弯弯绕绕。
与其猜想对方会怎么打,与其焦头烂额的去思考防御方案,倒不如主动出击,让敌人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一场直来直去的战争。
粟帅相信,只要华夏的主战部队迅速在以色列打开局势,那不管丑国是什么安排,都会不得已回头防守。
一旦以色列这个大本营丢失,那就意味着丑国在中东将彻底没有立足之地。
他已经恰准了丑国的命脉,不管丑军制定怎么样的战术,凡是针对中亚的,目的说到底也只是为了获取战略收益。
作为一个聪明的资本主义军队,丑军的指挥长应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清楚。
只要本金还在,那总有产生收益的可能。
但如果本金不在了,那利润率在高,最终也是归零。
在战争方案指定完成之后,华夏便进一步拱卒。
在战争前期,阵地推进一向是非常缓慢的。
一方面对于彼此的兵力部署一无所知,一旦孤军深入就再无撤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