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向以用奇兵和勇兵着称的老将军,这次突然冷静刹车是非常少见的。
虽然参谋们不知道粟帅在思考什么,但他们清楚,如果没有什么更玄妙的打算,粟帅是不会收手的。
只是作战指挥部被彻底清空,他们全部被要求离开。
与国内的联系涉及机密议题,所以粟帅的打算究竟是什么,他们也不得而知,只能带着好奇胡乱猜想了。
作战指挥部空无一人不多久,也成功与国内取的了联系。
粟帅将中东方面的战况和进展进行汇报之后,便对自己接下来的想法和安排进行了汇报。
按照故宫方面的意思,中东的总体战略不变,依旧是保持相对宽松的僵持局面,画地为牢,把丑国锁死在以色列境内,从而为国内争取到较为长久的和平发展。
在之前,锁死丑国这件事,只能华夏自己的战士来做。
拉菲阵地的被突袭,让人很清醒的认识到,坚守阵地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只要还在僵持阶段,那么任何一个阵地,都有可能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遭受丑国的军事打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不管哪个阵地发生军事冲突,死伤的都是血浓于水的同胞。
在过去,阻挡丑国东出以色列的目的是为了华夏丝绸之路计划的绝对安稳。
所以秉承着谁有目的谁出力的原则,华夏只能亲力亲为,用自己的战士来抵抗丑国的兵锋。
但现在不同了。
当华夏战士一路摧枯拉朽的进攻到巴勒斯坦地区边缘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阵线推到了这里,中东的核心矛盾就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华夏依旧需要抵抗丑军东出。
但华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清扫,无疑挖掘出了属于中东地区自己的巨大矛盾。
那就是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
第一次中东战争,在丑国和沙苏的下场之下,阿拉伯国家惨败以色列,
近百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圣地”。
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阿拉伯也一样。
而巧合的是,经过我军战士的奋力一搏,不偏不倚的将巴勒斯坦地区重新沦为了无主之地。
在丑瑛操纵下的中东以色列格局,此时重新洗牌。
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没有以色列军队,也没有丑国军队。
只有华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