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薛泠在外祖母家已经过了十日。
和崔钰和离后,湘月便带着侯夫人给的补偿上门交给薛泠了。
出嫁那三年,薛泠名下的两家铺子,虽说地段不是顶好,店面也不大,但她打理得不错,一年也有个七八百两的进项,三年下来,她自己手上便攒了近三千两的银子。
诚意伯府虽然势微,可祖上富足,留下的祖产经薛泠爹娘打理后,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只是他们家家风严谨,薛泠爹娘虽开明不迂腐,但也并非娇惯儿女之人。
再加上先辈有训,所以诚意伯府虽年年进项良多,吃穿却只是好些,并未有奢靡作风。
薛泠自及?后,她阿娘便将她的嫁妆铺子教她自己打理,到如今,她已经独自打理私产近七年。
她虽非贪财之人,可谁又会嫌钱银多呢?
加上那侯夫人补偿的三万两银子,薛泠如今手上现银便有近三万三千两有余。
大梁普通人家一家五口,一年花销也不过三四两银子,薛泠手上这般多钱,只是这样放在手上,倒是有些浪费了。
她此番来亳州,除了避开京中的一切和给外祖母贺寿,还有第三个目的,便是来亳州钱生钱。
亳州盛产白芍丹皮白术等药材,虽有不少的种植户,但规模甚小,这其中,便大有可为。
薛泠好读风光游记,两年前便在一游记中看到,巴国有不少药材种植商,他们通过大规模和集中管理种植药材,使得药材产量提升,从而大量出售获利。
她本以为这并非巴国特有,不想几番打听,薛泠才知,大梁境内,还未出现此等商户。
阿娘曾说过,赚钱靠的是“不同”,与旁人的不同,不同的价钱、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功效或是不同的客户,只要能捉住其中之一,便不愁赚不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