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有高鼻子,黄头发的苏联人巡视工地的各个角落,和身边的翻译激动的说起什么。
新厂区的建设不归接收团队管理,是由军管会和苏联专家团队直接对接,建成以后再移交,后续他们也会支援相应的设备和技术。
厂区内围满了好奇的工人,纷乱的讨论着今天的阵势。
陈文煜和娄振声握手寒暄以后,被娄振声领到一个大的会场,这个会场从建成以后,还没有同时容纳过这么多人。
待众人都落座以后,陈文煜坐在主席台上,开始和轧钢厂的各部门头头宣讲政策,以及留用的原则,希望大家能配合交接。
而后开始分配人员,从此以后原来的轧钢厂职能部门后面总跟着一个尾巴,也不说话,就在那观察,时不时的写写画画。
何雨梁现在手下的兵只有宣传科,这个部门是以前没有的。
何雨梁找到后勤的负责人要了一间办公室,就作为宣传科的临时办公室。
而后也没时间管宣传科的事,在技术科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技术科。
厂里原有的技术科科长姓于,叫于德水,是以前机修厂的一名高级技工。
技术科说是搞技术的,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维修厂里的老套设备,科里有四个人,都是于德水的徒弟。
何雨梁听完于德水的介绍,对于技术科的状态有些失望,他设想的技术科应该是技术创新拓展的头脑部门,不过从几人的表现来看,让他们画图纸都有点够呛,很难承担这样的任务。
而后拿着笔记本又来到轧钢厂的车间,目前有6个车间,一个维修车间,一个钳工车间,一个焊工车间以及一个锻工车间以及最重要的两个轧钢车间。
轧钢车间把钢锭生产成各种型材,也是轧钢厂的主营业务。
其他的车间主要还是客户的需求,利用钢材制作成各种辅助的器具零件。
闷热的轧钢车间里,看着高大的预热炉,何雨梁一边听,一边记录。
“目前车间生产因为机器老化的原因,生产的钢板钢条还好一点,钢管,特别是特殊用途的钢管成品率较低。
后面到其他车间进行粗加工时,因为工人水平不一,也会造成一部分浪费,又要拿回来重新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