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梁等人也正式被军管会任命,成了负责生产,宣传的技术科的副厂长。
同时上级也根据建议,从外地调来三个车间主任,东北调来的技术科长也顺利到岗,原来的科长被留任成为副科长,几人一边跟着调来的苏联专家学习,一边考虑设备的升级改造。
宣传科的工作也步入正轨,大红的标语刷满工厂的角落,广播里整天播放着振奋人心的消息。
工人的情绪在宣传科不懈的宣传之下,发现合营后没有啥变动,除了工作厂里的氛围变了,其他该干嘛还是干嘛,也就安稳的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锻工车间里,刘海中一个月以来,基本上隔一天都能见着何雨梁,见他对自己和对别人没什么两样,还让自己多带几个徒弟,也放下心来,安心工作。
今天轧钢厂大会议室汇集了各车间职能部门的头头,陈文煜书记和杨利民厂长对前段时间工作进行总结,又让各级部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优先发展党员,成立基层党组织。
杨利民厂长则说了一个让大家都关心的话题,轧钢厂要大规模招工。
新的厂区差不多年底就能建成,急缺大量的工人。
厂区在建,工人的储备也要开始,第一批先招3000人,要求大家发动群众,完成招工任务。
这话在下面几十号人中引起不小的风波,指标分到每个人头上,在座的每人至少可以分到5个指标,谁家还没几个亲戚朋友啊!
这个建议是何雨梁给杨厂长提出来,报上级批准的,按照他的想法,后续还需要从其他地方调集优秀工人,同时还要发挥目前厂子里的老工人的作用,进行传帮带,尽快让新招的工人上手。
还要组织优秀工人经验分享,技巧分享。
一方面是新工人知识储备的积累,一方面是经验技巧的提升。
靠一个师傅教两三个人太慢了。
不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下,没有一些辅助的动作,这事还是有一定难度。
散会后,招工的信息不胫而走,各车间主任门口挤满了人,都是为了亲朋故旧要名额的。
钳工车间,车间主任是留任的,为了拉拢王根生等四个老师傅,一人给了一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