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抽调

你小子好好干,这几年在轧钢厂干得不错,以后有啥事儿,报我名儿。只要不是天崩地裂的事儿,我给你兜着。”

这还差不多,哈哈,有了老爷子这句话,何雨梁心里顿时痛快了很多。

这一趟不算白来。

工人没了可以再培养,老爷子的承诺可不好得到。

“这话我也不是白说的,往后想办法多培养点工人,往后肯定还需要。”

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肯定不是从全国抽调几百上千个高级工人就能完事儿的,最低的单位也得论万,是几万,几十万熟练工人堆积起来,才有可能实现。

何雨梁点点头,老爷子这话说得没毛病。

不只是西北,还有西南大三线,算算时间,也没几年了,那是比西北建设规模更庞大的工程。

需要在山沟里完整复制一套全系列的工业后备力量。

新中国吸取抗日战争的经验,面对和老毛子的交锋,准备把云贵川等地建设成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大后方。

这项工作旷日持久,持续了70年的时间。

70年啊,整整三代人。

对于今天这事儿,何雨梁谁也没说。

关于西北的一切都是秘密,老爷子要人也没敢说是为了啥,一切都是自己先知先觉。

在老爷子面前讨价还价,那是做戏,真要一口答应了,让老爷子知道自己晓得西北的事儿,不说拿枪毙了自己,一番审查是少不了的。

出来了,也得拖家带口跟着去西北。

他自己无所谓,如果能做一颗螺丝钉建设西北也不错,但老婆孩子就要跟着遭罪。

轧钢厂一下子要少一百名高级工,这对轧钢厂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何雨梁一宿没睡,在书房里思考抽调人员后,轧钢厂该如何善后。

不管调走了多少力量,也不能让轧钢厂的任务受到影响,这是轧钢厂的底线。

如何调配人手,如何在短期内让更多的工人技术得到提升,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老爷子召见三天后,副部长带队,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约谈了梁书记和何雨梁,并正式启动浩大政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