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天急忙将最后一口窝头送进肚子里,朝班长笑笑,“班长,我还行。”
“好小子,加油,我都以为你会熬不下去哭鼻子呢。”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嘛,我可是四九城爷们儿,不能给家乡父老丢人。”
班长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周围也传来战友们善意的哄笑,哭鼻子不是啥丢人的事儿,至于给家乡父老丢人,谁还没丢过似的。
“再和我们说说四九城,说说天安门,说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吧!”
尽管已经说了四五次,但班里人却总像是听不腻似的,从万里长城到香山红叶,从我们荡起双桨到巍峨的故宫,从市井的叫卖声到便宜坊的烤鸭。
对于刘光天来说,原本平凡无奇的建筑,现在却充满了别样的意义。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九城人,他刚开始始终无法理解其他地方的人对于红色首都的向往。
随着接触时间越来越多,发现四九城,天安门,红太阳,就像是贯彻进骨子的符号似的,是精神的象征,是斗志的源泉。
“同志们,你们知道嘛!咱们基地的何主任可了不得,大家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吧?那是他和他爱人在什刹海边上创作的,只是发表的时候写的佚名儿。”
说到这事儿,刘光天精神一振,向战友们聊起了何雨梁的往事,随后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着众人脸上出现的震惊。
他的期待落空了,所有人都显得很平静,静静地听他讲故事。
“哎,你们怎么一点不吃惊?”
班长善意一笑,对着他说道:“吃惊啥啊?咱们何主任干出啥事儿来,咱都不吃惊。”
周围人闻言,哈哈一笑,能写歌,能种地,在外边儿是秘密,在基地里,除了新兵,谁不知道?
要不是何雨梁在沙漠里捣鼓出蘑菇,这两年还不知道饿死多少人呢。
“光天同志,你知道你们入伍第一天学的两首歌吗?那也是咱们何主任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