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风光正好,进入第三年,基地周围的白杨树进入疯长时段,一棵棵高达三四米的白杨树将基地外笼罩得郁郁葱葱。
与外边儿炎热的气温相比,整个基地却显得阴沉沉的。
戒严半个月,政委和司令员每天都寒着脸,穿梭在各个车间中。领导的风就是基地干部战士们脸上的雨,让整个基地都沉浸在压抑的气氛中。
知晓内情的人虽然无法说出口,但都明白,总装任务遇到困难了。
没有人敢问,何雨梁也不敢,一个管后勤的干部打听车间总装情况干什么?他只能尽力配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基地一下子又涌入了8千多人,让后勤压力陡增,他干脆安排手里的工作,借着视察的机会,离开了压抑的基地。
水库经过战士们三个半月的奋战,终于赶在枯水季节前挖成了。
随着引水渠挖通,来自雪山上的雪水奔涌而入,在炎热的环境中,给何雨梁心里灌上了一口续命的凉意。堤坝上战士们的欢呼声,让他压抑在心头的抑郁烟消云散。
农场成功了,沙漠里的水库也建成了,基地从无到有建成了,未来的事业证明这一次的实验必然会成功,他帮不上啥忙,只要静静等待就好了。
水库建成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赶在秋季,将水库十里范围内种上树,水土涵养,预防风沙,还需要将水库里都养上鱼,这样基地的工作人员餐桌上能多一种食物。
要说水库建成,最高兴的莫过于老袁这位农业专家,经过与基地农业专家们日夜讨论与学习,他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
他迫切想用大棚技术来实践他的沙漠杂交水稻的研制之路,现在终于有稳定的淡水来维持他的研究。
同时,他对于立体农业也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想趁着冬季来临前,先展开一波调查研究。
借着运树苗过来的机会,这个个头不高也不帅的男人,已经将家给搬到了水库边的简易宿舍里。
“老袁,有机会我把你调回南边儿去吧?那边条件更好,更适合你的研究。”
老袁摇摇头,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憨笑道:“我还是
八月风光正好,进入第三年,基地周围的白杨树进入疯长时段,一棵棵高达三四米的白杨树将基地外笼罩得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