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知府和县令还有收上来的两亩地土豆红薯之后,苏平安回归日常读书的日子。

土豆和红薯运回临江府城,秦远舟每样挑了两百斤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

临江府城这边的动静早就有南沐宸和唐赫的人关注着,东西还在路上,这对祖孙就得到了消息。

“苏家果然没令人失望,金矿的封赏还没下达,现在又添了两样高产作物,不知陛下会如何封赏。”

“外公可有建议?”

“我只能建议,还得看陛下心情,不过当初压着金矿的封赏是对的,几份功劳加一起应该不会低,我们尽量为他争取。”

“多谢外公。”

为苏平安争取,说到底是为了他,南沐宸该对唐赫说谢。

唐赫和南沐宸得到消息没半天,皇帝也接到了临江府送上的加急奏折以及物品。

隔天早朝着重商讨土豆和红薯之事。

皇帝还让人照着奏折上提到的做法让御厨做了些与十几个重要大臣品尝。

无人不赞不绝口。

有湾塘县令和临江府知府的奏报,不存在怀疑产量的问题,没有人会拿自个的前途做这样的假。

皇帝就更不会怀疑了,他早就在南沐宸和唐赫重回京城时就知道有这一回事。

吃完了土豆红薯,接着商量对苏平安一家的封赏。

有大臣提议苏平安是临江府的解元,年后会上京参与进士考,封赏不宜过早。

有大臣说科考与论功行赏又不冲突,前有金矿解东魏财政危机,后有高产粮解东魏的粮食危机,不及时行赏怕寒了人心。

还有大臣在讨论这样的功劳该如何赏。

先是救皇孙性命,先有金矿,后有高产粮食,最后皇帝一锤定音,大赏。

让翰林院拟旨,封苏平安侯爵之位,封号宣平,其妻周幸澜封夫人,其母严氏封太夫人。除了爵位还有京城的府邸一座。

东魏的侯爵公爵都是只有爵位无封地的,王爵除外,能封王爵只有皇亲。

在座的大臣无不羡慕的,苏平安真是命好啊,超品爵位,年后还进场科考,如无意外进士及第板上钉钉,这是改换门庭?不,这是从小民一脚踏入贵族圈,还是顶贵的那种。

不管金矿或是粮食,单拎一件出来都是救国级别的功劳,羡慕归羡慕,嫉妒有,倒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表露。

唐赫和南沐宸是最欣慰的两人,苏平安的功劳一方面,也少不得他们从中推波助澜,若换了个人,万不可能有封侯这么大的赏赐的。

南沐宸整颗心安乐了。

半个月后,县令付邦德一大早就到来松岭村苏平安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