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国不操心这些,他作为一部旅长,所要考虑的是扼守要害地形,防备那边各军。
同时顺势整备当地兵力,伺机往东部行动。
金陵守军只能看着周边部队活动,他们却龟缩在城中,强迫民众参与守城。
齐三元现在只能想办法坚守,期待吴秀才解决北边情况,然后兴兵南下,他在金陵配合反击,来一个中心开花。
想法是好的,
杨恺并无强攻金陵的打算,仍有重兵扼守铁路要道。
已经致电秦西省,继续抽调兵力至花城,五个步兵团从花城至皖州,驻扎蚌埠、庐州等重要位置。
能看到大批的兵力从西北杀过来,占据城池,主管地方治安。
稳定局势后,清扫周边的匪祸。
这一套流程杨恺轻车熟路,他的部队也早已轻车熟路了。
先除匪祸,以武力平地内部,再收拾地方私兵,整编各县治安队。
另外,关注北边局势,
张大帅跟曹大帅的部队硬干,杨恺还在武城吞并两万,随时可以东进杀过来呢。
从内心而言,既不想看到一方做大,也不想看到一方完全消亡。
三方相互遏制,让杨恺稳稳的吃掉两省,稳定一下内政是最好的。
可惜,难给他这个机会。
赢面上是奉军占了上风,装备精良且准备充足。
吴秀才自负归自负,这两年太膨胀了,其嫡系部队缺少军饷,军械也荒废。
尤其是热河地区,军械陈旧,根本撑不住奉系的攻势。
这种情况下如何打硬仗,如何打决战?
再加上内部纷乱,各部旧将飞扬跋扈不听指挥,譬如这几个督军,如果按照吴秀才的布置,何至于这般。
齐三元没钱么?
坐拥苏省富奢之地,怎么可能没钱。但凡拿出一点来,解一下燃眉之急,何至于弄到如今这个地步。
战争之初,就让他回防徐彭城,非但不听呢。
旧将难堪重任,新兵又没有练出来,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决战呢。
他主张与张大帅谈判,许以利益,拖延一下攻势。
待部队整备,再来决战不迟。
曹大总统还停留在两年前获胜的喜悦中,根本没考虑这些,督促吴秀才整兵迎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