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签订后,伊比利亚百姓怒了,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抗。
反抗很激烈,高卢军四处扑火。
而殖民地地区反倒是安静,或许他们不在意。
伊比利亚被高卢吞并,吓傻了欧陆联盟四国,他们一致反对高卢国和夏国的处理方案,声称,绝不会让伊比利亚人成为亡国奴。
罗马国瑟瑟发抖,高卢国开疆扩土之心昭然若揭,罗马国北部在拿皇时期曾是高卢国的领土,若是失败,会不会和伊比利亚一样呢。
斐迪南四世慌了,连忙召开内阁会议,商讨下一步的做法。
在会议中,妥协派声音多了起来。
欧陆其他国家保持缄默,大鹰帝国在本州岛上流血,对高卢国吞并伊比利亚表示谴责,但并没有其他的动作。
由于和倭国还在僵持着,军费吃紧,大鹰帝国要隐身一段时间,而且建造的超战列舰还没下水,只能干瞪眼。
乔治七世和乔纳森在商议远东停战计划了,本土和远东,本土自然更重要。
夏国先占领直布罗陀,陈兵欧陆,先不说印度洋和大洋洲的制海权,下一次若是和夏国再战,那直接是本土保卫战了。
这样的形势,谁不担心。
欧陆各国的发声对高卢国和夏国来说毫无意义,两国根本不理会。
特别是欧陆联盟阵营国,双方在战争中,听他们废话干嘛。
条约签订后。
夏国第二军撤向直布罗陀地区,将马德里交给高卢国。
在条约如此顺利下,远在帝京的李哲看着地图,多了一个想法。
高卢国在南洋还有一块殖民地,那就是印度支那,两国是同盟,短期内利益绑在一起,不适合翻脸。
而这块地区,李哲一定要拿到,看高卢人愿不愿意换一换。
南非两块殖民地的价值暂时不如印度支那,人口又多,但一块换两块李哲觉得太亏,于是,李哲的眼睛看向非洲东南角的地方。
马达加斯加岛,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殖民时代,它的潜力未被高卢国发现。
而且,控制了马达加斯加后,可以作为帝国前往阿根庭的中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