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沉吟了下,他说道,“那好,传令,今日起封锁宁安城及周边区域。从码头到城内所有物资皆收归官府管辖,统一调配。
此外,所有粮、盐、肉、菜铺子,全部由官府派人维持营业,但每人限购十五日之所需,卖完即止,注意不得涨价,所得钱财皆归商家。
至于没有积蓄购买的穷人,皆可去县衙报名,由县衙组织他们去加固城墙,或在城外构建工事,县衙管饭,同时酌情给工钱。”
虽然接收了物资,但是薛源不打算无偿分给百姓,因为这对商家是一种伤害。
另外,让穷人去干重活,而不是直接开粥铺赈济,是为了防止有能力的人来混吃混喝,毕竟人多了,谁都养不起。
至于十五日之后怎么办?那就只能看一步算一步了。
好在苏若薇经过详细的摸底调查后,认为宁安城民间的储粮至少够支撑三个月。
而王府手里,算上这几天新增的五万一千石秋收粮,漕运那截下的六万五千石漕粮,粮商那强购的三万一千石商品粮,以及北燕那头过几天能到的八万多石,总计差不多能有二十五万石粮。
约等于三千万斤粮食,也够百万人吃一个月了。
所以薛源希望能在一个月内解决战斗,只要在这一个月内击溃朝廷主力,就有机会跟朝廷谈判,毕竟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贼,他是藩王,宁州本来就是他的属地。
苏跃山、周深等人听完,起身说了句“王爷英明”,就下去安排了。
没多久,老周拿着王府礼官写的《奉天扶道清君侧檄文》过来了,要薛源确认。
薛源哪看得懂这些生涩的古文,连忙甩给苏若薇,说,“让苏总管确认即可。另外翻译一份,弄个老百姓都看得懂的版本,张贴于县衙。
翻译版本要侧重于写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而京城权贵又是如何享乐的。
比如皇帝酒池肉林,丞相纳了十二个妾,另外还养了三百六十多个美貌伶人啥的,还有中书那帮人,早上起床漱个口都用燕窝汤,拉屎都用纯金的马桶,擦屁股用上等的绢。”
这些当然是薛源自己的想的,但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舆论战必须打赢。
老周应声退出。
薛源心里琢磨,不知道齐元胜整训成果如何?
这几天他一直想去看来着,但是又怕乱了他的节奏,也显得自己沉不住气,所以没去看。
另外,还有一点他也不太放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万大军有了,但是现在缺将领啊!
齐元胜虽然提拔了一批,但是他看过这些人的词条,忠诚方面倒是没问题,但是大都并非天生的将领,“猛将”、“骑将”一类的词条,一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