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是地方上呈递奏疏,朱元璋都交给了儿子朱标宣读。
这些虽然都是国事,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太重要,或者十分着急要处理的事务。
每天都是大差不差的那些。
武官一列几位老军侯听着,甚至忍不住的打起了哈欠。
这都什么事啊,天天说,天天说,就不能来点其他的换换?
没意思……
什么时候能下朝啊,他好跟老哥几个开摊子。
这两天手气太他娘的臭了,不管是牌九还是骰子,就没一次是赢钱的!
但哪有孩子天天哭的道理,物极必反,他今天肯定能赢。
肯定能翻倍!
“臣户部尚书赵好德,有本上奏!”
嗯?
户部尚书?赵好德?
户部刚才不是已经禀报过了吗?
怎么又站出来了,难道是因为年纪大了,刚才禀报的时候把一些事情忘记说了?
几位军侯好奇扭过去头,看向赵好德那边。
他们虽然不太喜欢遭娘瘟的文人。
可这也是要分对象的,赵好德是从龙之臣,早早的便投靠了朱元璋。
和勋贵之间,还是有些香火情的。
更何况他性情高洁,有气节有品行,勋贵对他感观还是很不错的。
朱元璋脸上也涌现出些好奇,不过在看向赵好德之前,眼神先在儿子朱标的身上掠过。
“哦,赵爱卿有何事要奏啊?”
“快给咱说说。”
“臣恳请陛下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
赵好德说着猛地抬头,和朱元璋对视了一眼,而后又立刻低下,“为我大明选拔英才栋梁,充实官位,造福万民!”
话说完,赵好德直接跪在了地上。
而随着他的话说完,声音还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眼神莫名的看向赵好德。
他刚才说什么?
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
许多官员把眼神投向几位重臣身上。
他们要么是浙东一系,要么是出身南方诸省,若此策真的实行下去,他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是在刨他们根基。
掘他们后备子侄的仕途!
“臣……”
一名南方官员闻言立刻站出来。
要出言反对赵好德的提议,要用胸中所用才学全力斥责,揭露其中重重弊端。
这不是造福家国的良策,而是害国害民的下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中书右丞相徐达,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