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没有办法回答。
因为他所求的本来就是不公平,又如何回答什么是公平呢?
“你们心里在想什么,老夫都知道,也能明白。”
宋濂说着眼神在他们中间扫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你们不应该只想着自己!”
“尔等皆是我大明臣子,朝廷栋梁,所食所用,乃是万民供养!”
“陛下为何要在科举中分设两榜取士?你们想过吗?”
说着宋濂的情绪激动起来,手不停的拍在身旁的桌案上,发出砰砰砰的响声,“中原汉家故地,失落蛮夷百余年,生灵涂炭,文风尽毁……”
“饶是孔孟之乡,寻遍百里也找不见一儒生,开科举一榜取士对他们而言可公平?”
“可,可是……”
“没什么可是,你不过是要说,这非你所为,为他人之过……”
宋濂抬起手让侍女搀扶着站起身,走到那位翰林院学士身旁,让他坐下不要再出声,听他说就好。
“可同理,这难道是北方诸省汉家儿郎的过错吗?”
众人一句句话听着,都若有所思,神色莫名的看着宋濂。
这话怎么听着不太对啊?
这又不是在朝堂,更没有一个外人在场,宋老说这些,与他们心中想的有什么关联?
其中意思不外乎就是,南北差异过大,不可能让他们与一榜之上竞争,不然对北方学子而言,那就是碾压!
可是同样十年寒窗苦读,明明南方学子更优秀。
为何最后北方学子能金榜题名,更优秀的南方学子就要名落孙山?
不对!
南北……
宋老的口中,关于南北的词是不是太多了些?
完全不像平时说话时的风格,这是话里有话在向他们传递些什么东西?
细细琢磨,细细回味。
平衡!
陛下!
说到最后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陛下朱元璋要平衡朝堂,所以科举分设南北两榜。
而他们又不想,让原本属于他们的肥肉。
生生被割下来一半,分给其他人,还有可能会与他们对立的其他人享用。
所以想着找到宋濂,想着他能不能有办法,解决或者缓解一下问题,起码让他们占到先机,取得更多的利益。
可现在看来,宋濂话中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是国策,这是陛下下旨确定的国策。
虽然看着是由赵好德提出,但他只是一枚棋子,用来将此时大白天下的棋子,他压根就没有办法。
就算是有,他也不能用!
魏国公,曹国公,两位公爵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赶快准备一下,让家中子侄多做准备,就算分设两榜取士。
他们南方学子,也比北方学子更加优秀。
未来也能够攀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