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一思量便明白了,香蕊不是普通的勾栏女子,是有人刻意训练了,引他中计的。否则,以他一贯的小心,并不会把这些话轻易说出来。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提防赌局有诈上,每次赌过以后,心里便放松了,香蕊就是抓住了这个紧张之后的松懈,诱骗他说出那些话来。
眼看情形不好,来俊臣也不起身,直接膝行着上前几步:“贵妃娘娘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何必为这种乌七八糟的事情伤神。”
他见幼安不说话,眼睛转了几转,又想故技重施,靠告密来博取幼安的好感:“臣刚刚想到一件事,先前去含凉殿面见皇太后时,臣曾经见过皇太后身边的宫女,抱着过继给孝敬皇帝的那位皇子,说……说这皇子像当今陛下一样英挺,她们选进宫时,本就是内定了要嫁给陛下的,想来还是没有死了这条心。这事情臣该早点告诉给娘娘知道,事多忘了,一直拖到今天,真是该死。”
幼安对他的品性早有了解,自然不会把他此时说的话放在心上:“本宫有吩咐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眼下有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你既然说愿意替本宫做事,先办妥了这一件,让本宫信你。”
来俊臣见她终于开口,心反倒放下了大半。到这时,幼安觉得敲打得火候够了,这才把太平公主要见薛绍的事情说出来。这事情算不得大事,可是的确有些为难,万一消息叫皇太后知道,只怕又是一场雷霆之怒。更何况,对来俊臣来说,如果让皇太后知道,他背着皇太后还听命于旁人,只怕会从此失了皇太后的信任和欢心。对他这样的爪牙之臣来说,没有了皇太后的欢心,就等于一无所有了。
可他被幼安拿捏着把柄,此刻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咬着牙答应了。
事情安排妥当,幼安便送了消息给太平公主。薛绍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被判了死罪,只有薛绍被杖责一百,留下了命在。
在寻常百姓看来,谋反这种事情,父亲和两个儿子都参与了,最小的儿子没道理毫不知情,薛绍能留下一条命,肯定是因为太平公主的关系。
为免李旦担心,幼安直等到一切都处置妥当,才把前因后果告诉李旦知道。可是李旦听了她的话,却并没有惊诧之色。她稍一想,便也明白了,如果没有李旦的默许,安如今也是不敢那么尽心尽力地替自己安排的。
幼安不知道太平公主非要见薛绍一面,是要说些什么,想来事情已经有了定论,大概薛绍没有多久就会回家了。
可就在太平公主悄悄见过薛绍之后不久,事情便急转直下,直接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偏离过去,薛绍在狱中,服毒自尽了。
被皇太后定了无罪之后,却自行服毒,这简直像在皇太后脸上,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因此薛绍的死因,对外被说成了病饿交加,幼安能够知道实情,是因为狱中派人向皇太后禀告时,恰好又是幼安在宫中随侍抄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