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善恶

荀子听罢,眉眼微动,眼低闪过些讶异,随即缓缓抚须,凝视着殷灵毓,半晌才开口道:“小友此言,倒是颇有几分庄子‘混沌’之意。”

“然则,浑沌之水,终究需有器皿盛之,否则必四散横流,污浊不堪,故此需有礼法,你说人性光辉如日月,可日月亦有蚀晦之时,何况人心?”

“日月虽晦,亦有明时,天地尚且变幻,何况人心?善恶不过一念,本真善恶难辨。”殷灵毓垂下眼眸,整理着语言,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珏非否认礼法并重,而是认为,世无情而万物有灵,有灵则有情,譬如群狼虽驱逐羸老之辈,亦会相携猎食,养子护妻,遵循生存之道,而非无情,若群狼亦能仓廪足,谁又可定其定逐羸老?”

“即便未经教诲,怜孤悯弱亦为世人天性,若以一言蔽之,未免武断,不若言人性本真,如若朽木不可雕,粪土不可墙,如若人性本恶,纵使礼法森严,亦难改其质,则何以教化能成?”

“盲者不能导人,跛者不能率众,人固然善恶并存,然如日月者,总会引领我等,走向更光明的道路。”

这下愣住的变成了荀子。

他第一次浮现出真实的惊讶。

殷灵毓的话,直指他理论中最核心的矛盾,若人性本恶,善从何来?若教化可成,恶又何在?

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说出的话,且,荀子活了这许多年,也不曾见到这样的人。

温和的,坚定的,很奇怪,有种被照耀的温暖,但不灼人,沁人肺腑,清润无声,话语间如沐春风,不伤人,不伤己,只争辩谈论,像是回到了……

稷下学宫。

但又更纯粹凛然,带着勃勃生机,带着火光点点,自由又耀眼。

这让荀子没有立即反驳,而是伸出手,看向苍老的纹路和老人的斑点。

他……老了?

半晌,荀子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当年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老夫嗤之以鼻,认为他太过天真,可今日听你所言,倒让老夫恍惚。”

“原来天真之众不知凡几,更是不肯回头。”

“可偏偏……老夫不想拦,也许小友你就该这样走下去。”